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中年期MC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及自发性癫痫的影响,探讨雷帕霉素对MCD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从而对难治性癫痫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将怀孕17天大鼠进行X射线照射,所生子一代大鼠随机选取为MCD大鼠模型组,将未照射怀孕大鼠所生子一代大鼠随机选取设定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大鼠分别培养至51周(中年期)。各组内分为雷帕霉素组、溶剂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予以腹腔注射上述药物30天。每组大鼠药物注射前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测定逃生潜伏期、目标象限路程比、穿越平台次数,判断其学习记忆能力前后有无变化。后行脑电图监测,统计各组大鼠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痫性波发放次数。最后灌注固定大鼠,取出脑组织,测定大鼠脑组织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体积、重量,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视频监控持续药物注射前、中、后共三个月,各阶段选取8天人工观察自发性癫痫发作情况。结果:1、Morris水迷宫逃生潜伏期:注射药物前比较,模型组和正常组显示出明显差异,模型组内任意一组与正常组内任意一组比较差异均有意义。模型组药物注射前后比较,各组前后对应天数逃生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orris水迷宫目标象限路程比和穿越平台次数:注射药物前比较,模型组内雷帕霉素组与正常组内雷帕霉素组比较,差异有意义。模型组药物注射前后比较,各组注射前后对应天数对比差异均无意义。2、脑电图:双侧大脑半球对应部位(额叶、顶叶、海马)同时放电。正常组大鼠脑电图仍显示尖波、棘波、棘慢复合波,平均每分钟发作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正常组内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内痫性尖波发作次数雷帕霉素组<溶剂组<生理盐水组;雷帕霉素组与后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溶剂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内雷帕霉素组和正常组内溶剂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长程视频监控:正常组及模型组均未观察到Racine分级达3级及其以上者。4、大体、病理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体积、重量、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内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内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皮层结构清晰,分层明显,细胞排列整齐,未见异常神经元;模型组雷帕霉素组出现胼胝体缺失,脑室扩大,皮层结构紊乱,神经元极性紊乱、疏密不均,可见异常神经元,海马CA1区可见结节。结论:本实验条件下:1、195cGyX射线照射母鼠所生子一代制备MCD大鼠模型成功,此方法简单可靠。2、雷帕霉素可能降低中年期MCD大鼠模型痫性波的发生率。3、雷帕霉素对中年期MC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无明显改善作用,且对已形成的脑部病理损害无逆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