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院校开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实效性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013年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未来教育改革的目标,同时再次确定了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既是党中央对于我国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心重视,同时也更加明确了未来我国教育的目标与方向。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开展既要强化更要不断创新,使其能够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本文立足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高校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内涵、特点。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界定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通过大量调研,结合学科特点客观地分析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取得的成效,比如教师育人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观念明显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得到改善,以及大部分大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三观,对党和国家更加的信任和依赖,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信心更加坚定。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实效性发挥的并不完全,无法有效满足当前大学生综合发展的高标准要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就当前形势而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教育方式老旧,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教育课程普遍性太强,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笔者认为思政课育人实效性欠佳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社会环境存在的消极影响因素;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欠佳;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欠缺。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达到真正育人目的,提高课程育人实效性,提出了如下解决措施: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方向,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创新意识,积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育人素质;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拓宽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的发挥,从而给国家的发展输送更多身心健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