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重叠作为汉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一直以来都是汉语研究的热点问题,众多学者深入探讨汉语重叠问题并得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成果。汉语重叠所涉及的词类众多,动词、形容词、名词乃至拟声词都可以构成重叠。但现今关于汉语重叠的研究中,对汉语个别词类的重叠研究仍不够充分,例如量词重叠。有关量词重叠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因此,本文聚焦于现代汉语名量词重叠式,尝试解释名量词重叠“CC”式、“一CC”式及“一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叠作为汉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一直以来都是汉语研究的热点问题,众多学者深入探讨汉语重叠问题并得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成果。汉语重叠所涉及的词类众多,动词、形容词、名词乃至拟声词都可以构成重叠。但现今关于汉语重叠的研究中,对汉语个别词类的重叠研究仍不够充分,例如量词重叠。有关量词重叠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因此,本文聚焦于现代汉语名量词重叠式,尝试解释名量词重叠“CC”式、“一CC”式及“一C一C”式在句法功能、语义功能及语用方面的异同,重点分析名量词重叠式与“都”“所有NP”“每NP”以及普通复数NP的语义差异情况,以期对现代汉语名量词重叠式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我们对汉语量词研究及汉语重叠研究的情况进行简要回顾,从中总结出关于汉语名量词重叠式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一部分根据名量词重叠的形式将其分为“CC”式、“一CC”式和“一C一C”式三类。考察名量词具体的重叠形式,并分析音节、语义及语用因素对名量词可重叠形式的影响及限制。第二部分从句法角度出发,充分描写三种名量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及句法搭配情况。在句法功能方面,不同的名量词重叠式具有不同的句法功能。在句法搭配方面,考察名量词重叠式的搭配选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与助词“的”的搭配选择、与谓词的搭配选择。第三部分以名量词重叠式的语义功能为切入点,考察现代汉语中三种名量词重叠式在语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本文认为这三种名量词重叠形式的共性语义是表示“事物的重复存在”,并由此引申出调量功能、周遍功能、连续功能及全称量化功能。本文以语义地图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现代汉语名量词重叠式的语义地图,深入分析名量词重叠式的语义演化路径。名量词重叠式既是汉语全称量化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也可以充当复数性NP。本文详细讨论了名量词重叠式与“都”“所有NP”“每NP”及普通复数NP的异同。第四部分立足于语用价值理论,充分描写名量词重叠式的语用价值。名量词重叠式具有韵律值、焦点值和形象值三种语用价值,这些语用价值使得名量词重叠式在日常语言表达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结语部分总结名量词重叠式的句法情况、语义功能及语用价值,进一步凝练本文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从初涉文坛的《小铃儿》到建国后的《宝船》,老舍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上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在他的儿童世界里,有天真活泼的小坡,有反抗无效的牛天赐,有保家卫国的小木头人,有幽默搞怪的小二,当然还有和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小动物们。老舍遵从儿童的思维:他为万事万物注入灵魂,让它们与儿童自由地交流沟通;他以儿童为世界的中心,让一切规则随着儿童的意愿发生变化;他发挥无限的想象,让事物任意地结合。同时老舍特别注重
在课堂交际情境之下,师生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失配”的现象。“感知失配”由美国著名的第二语言教学专家库玛(B.Kumaravadivelu.)提出,在语言教学的“后方法”时代,他以真实的教学案例呈现了二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感知差异,这一研究也为第二语言教学界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受到库玛观点的启发并结合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教学的实况,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切入分析“失配”现象。论文运用课堂观察法、会话
“看”类视觉动词是以“看”为原型动词构成的词类整体,是表示人类借助视觉感知器官完成感知动作和感知行为的动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该类动词的学习及运用一直是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教学大纲和通用教材,选取了“看”“见”等出现频率较高的25个“看”类视觉动词,从语义、句法、语用三方面对其进行本体研究。之后将汉英对照,分析差异和联系,并以此为基础探究“看”类视觉动词的偏误情况。在收集整理语料库中有关“看”类视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借助短小精悍的组合形式,将丰富的言语内涵与思想文化呈现了出来并流传至今,为丰富人们的表达内容、提升人们的语言艺术做出了贡献。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的教学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同时,成语相较于一般词汇在结构、含义上的特殊性也使得它不论是对教还是学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然而,目前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效果却并不如意。有的过分强调文化,有的则过度讲授成语语素含义。这些问题都
弗里德里希·席勒是德国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史学家和美学家,他的文艺作品灿若繁星,与其挚友歌德被称为是德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他在1795写作出版的《审美教育书简》是美学史上的代表作,也被世人称为是美育宣言书。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美育”一词,并在书中阐述了美育的定义、美育的对象、美育的方法和美育的目的。在席勒看来,人性因为进入了文明社会,被物质裹挟而变得异化分裂,这就需要用审
“计算的美学”这一说法,看似是将与美学毫无关联的,甚至是被传统的审美观念彻底抵制在外的工具理性置于审美维度中,用抽象化的科学思维进行审美体验。然而在一切都可数据化、算法化的时代,艺术也不再能独立为不受算法影响的净土。自1933年伯克霍夫(George David Birkhoff)提出“审美计算”(Aesthetic Computing)的数学公式以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坚冰不断消融着。但直
目的 探究尿常规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对尿白细胞(LEU)、红细胞(RBC)及尿蛋白(PRO)的检验价值。方法 以2019年7月-2022年7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行尿常规检测的90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尿液样本,给予尿干化学法检验、尿沉渣镜检及联合检验,比较尿干化学法检验与联合检验的LEU、RBC、PRO检验结果,并对其检验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 尿干化学法与联合检验的LE
审美文化一直肩负着不可忽视的历史重任,也正因有以文学与艺术为主要呈现方式的审美活动这一存在,市民社会日常生活才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新思想、新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明持续输入,市民审美文化也在其影响下异彩纷呈,这一时期市民通俗文学、通俗文学期刊的发展走向繁荣便是很好的例证。市民审美需求的真挚召唤,促使审美产品不断按照“美的规律”去产生与发展。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紫色系列”杂志(《
认知功能语言学近年来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其中,人类认知和语言的功能性特征是我们认识语言和了解语言的重要途径。而“比”字句一直以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厚。其中,句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从认知功能的角度对“比”字句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是从认知功能的视角对“比”字句的句法成分、认知规律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全文大致包括以下五个组成部分:绪论部分论述了该文的科研发展历史即主要背
随着科学的兴盛,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充斥着所有社会,物质与商品代替了意义与价值,娱乐与享受只能暂时麻痹身心,生命力逐渐干枯,人们却无能为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知名哲学家马尔库塞,试图为人类谋求解决方案。马尔库塞一生著述颇丰,研究范围甚广,纵横于心理学、美学、社会批判等多个领域,而从始至终他内心的关切,出自一种对人类生存处境深深的焦虑。笔者发现,马尔库塞的思想脉络,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