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戏曲作家、戏曲导演学奠基人汤显祖,一生共创作了五部戏曲作品,分别为《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外加一部尚未完成的残本——《紫箫记》。汤显祖戏曲作品的影响力横贯东西,日本戏曲史专家青木正儿在其著作《中国近世戏曲史》(1916)中首度将中国的汤显祖与英国的莎士比亚相提并举,赞誉二人为“东西曲坛伟人”。本文所研究的“汤显祖戏曲文本”,即涵盖上述五部戏曲文本中的曲文、宾白、科介、作者题词、下场诗等在内的所有叙事性要素。这些戏曲文本要素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了解戏曲演出现场的声色、动作、表情、演出情境及其舞台互动效果。叙事学,作为当今文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批评视角和分析模式,对于概括、归纳、提升中国叙事文本的丰富内蕴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中国传统的叙事基因经由多种形态植入了戏曲文学的肌理之中,形成了以“综合性”为显著特性的中国叙事新文体。素有“明传奇之冠”美誉的汤显祖的五部戏曲文本,堪称中国古典戏曲文学叙事的巅峰之作。迄今为止,将汤显祖的五部戏曲作品视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综合运用中、西方叙事学理论与方法,较为全面系统地观照“汤显祖戏曲文本叙事”问题的专著和硕博论文尚未问世。鉴于此,本文主要引入西方叙事学概念,结合中国叙事学的本土理论,将汤显祖的五部戏曲文本视为一个逻辑贯通、血脉相连的有机艺术整体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文本叙事分析。试图透过五部看似独立的戏曲文本之表里,窥见其背后潜藏着的一脉相承、异中有同的叙事主题、叙事策略以及叙事亮点。本论文的主体结构由六章构成,每章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论述汤显祖五部戏曲文本的表层叙事主题和深层叙事主题。其表层叙事主题可归纳为“情之历险”——《紫箫记》的表层叙事主题为“情的分叙与并置”;《紫钗记》的表层叙事主题为“情的裂变与聚合”;《牡丹亭》的表层叙事主题为“情的突破与复归”;《南柯记》的表层叙事主题为“情的铺展与收束”;《邯郸记》的表层叙事主题为“情的起伏与幻灭”。整体观之,五部戏曲文本的深层叙事主题可归纳为“时间与人生”。作品通过对不同人生阶段情感状态的并置叙事,深刻揭示出时间对封建女性婚姻情感的冲刷、对封建士子终极命运的叩问,从而表达出作者对时间长河中不同人生阶段情感状态与人生命运的反思与追问。第二章论述汤显祖五部戏曲文本的人物塑造法。五部戏曲文本主要运用了六种人物塑造法,创造性地塑造出一系列彪炳曲苑、鲜活不朽的典型人物形象。以中国叙事学视角观之,五部戏曲文本灵活运用了“摹索法”“烘云托月法”等古代戏曲文本通行的写人技法;以西方叙事学视角观之,五部戏曲文本巧妙运用了诸如专名暗示与粘连法、特定环境碰撞下的人物塑造法、多视点人物聚焦法、复杂的圆形人物塑造法以及空间表征法等丰富多样的人物塑造法。第三章论述汤显祖戏曲文本虚实相生的叙事策略。五部戏曲文本主要运用了情感的真挚性、逻辑的合理性、边界穿越自由性和逻辑合理性,以及虚实相间的史实人物与现实生活素材共同渗入四种叙事策略,将“尚实”、“务虚”、“寓言”三种叙事方式融为一体,最终达成戏曲虚实相生,真假参半,似幻似真的叙事效果。第四章论述汤显祖戏曲文本的“梦叙述”。本章中的梦叙述研究,主要以四部戏曲文本中“对梦的再述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叙事学的研究视角,结合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着重探究四部戏曲文本中的梦叙述的内容及其成因、选择组合机制、叙事策略、叙事功能及其叙述分层-跨层等五大核心叙事问题。第五章论述汤显祖戏曲文本的叙事时间。主要从时序、时长、时频这三个层面来探讨汤显祖戏曲文本的叙事时间之多维形态及其时间运用策略。五部戏曲文本的叙述时序着重运用“预叙”与“插叙”;叙述节奏多运用“场面”、“概叙”与“缓叙”;叙述时频多运用“重复”;时间运用策略主要通过交叉运用时间并置实现情感预叙、运用时间延宕实现剧情反转、运用重复时频来凝固时间、超越时间最终又重归时间,以及运用双重时间的对比反差来凸显主题等四种时间运用策略以深化叙事主题、展开哲学思辨。第六章论述汤显祖戏曲文本的空间叙事。“空间叙事”可视为汤显祖戏曲超越于同时代、同题材戏曲作品的叙事亮点之一。五部戏曲文本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地理空间、花园空间、梦境空间、记忆空间、图像空间等五种独具特色的空间叙事及其善用“空间之物”的叙事技巧。总之,汤显祖戏曲文本的叙事主题立意深邃、叙事策略精巧细密、叙事方式多样繁复。五部戏曲作品中的隐含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段,从而打造出中国古典戏曲文学叙事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