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前史传文学是我国史传文学领域里的一块奇葩。长期以来,对于唐前史传文学的研究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大多都局限于传统的研究方法。本文力图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与立场来重新审视唐前史传文学,着重考察其历史叙事与历史意蕴两个重要层面,揭示唐前史传文学的“历史诗学”特质。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文史界限划分问题的复杂性,指出唐前史传文学对于文史界限划分的启示:文学与历史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界限,历史叙事也即文学虚构。第一章,唐前史传文学的范围界定与研究现状。首先,把本文中的唐前史传概念界定为:唐前历史著作中具有传记性质或人物刻画特征的,且文学性较强的作品。然后,分析唐前史传文学的研究现状,指出其研究方法局限于传统,缺乏世界眼光的缺陷。第二章,唐前史传文学叙事论。重点围绕新历史主义核心理论“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两个方面,分析揭示唐前史传文学的虚构性特征。这主要表现在“文本性”方面的语言、修辞、叙事、情节编排及解释策略等因素;“历史性”方面的政治权力、意识形态、道德文化、修史目的、认识水平等因素。最后,概括指出唐前史传文学的叙事呈现着四种基本虚构形态,它们分别是气质型、原型型、症候型以及论证归纳型。第三章,唐前史传文学意蕴论。主要从新历史主义主体化的历史观出发,审视唐前史传文学心灵化写作的特征。并指出这种心灵化写作的表层凸现形式为夹叙夹议和论赞体;深层历史意蕴为历史逻辑与阐释策略上的情感特征。第四章,诗化历史的价值评估。概述唐前史传“历史诗学”特质的价值意义与缺陷。价值意义在于,历史因为“诗学”的特质而变得厚重,丰富了民族精神,激活了历史文本;其缺陷在于导致历史真实的迷雾。结语部分。概括唐前史传的文本实践对于我们反思新历史主义“放逐”历史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