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系统归纳整理古今中医文献对“毒”的认识,对中医学“毒”的理论内涵进行全面系统地诠释,阐明“毒”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价值,为中医学“从毒论治”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2、通过临床研究,以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为范例,以益气解毒法为治法,观察感毒清颗粒基础方加减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疗效及对人β-防御素-2(H β D-2)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的疗效。进而从益气解毒角度提出普通感冒的治疗和预防的新思路,为普通感冒的“治未病”及个体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理论研究中,从中医诠释学“理解、解释和运用”三大要素出发,运用中医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关“毒”的理论内涵进行分类整理。总结“毒”在中医概念、病因、病机、治法和现代研究中的具体内容。2、临床研究中,采用循证医学随机对照的方法,把38例普通感冒患者(气虚邪犯证)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采用感毒清颗粒加减配伍(咽痛甚加牛蒡子、板蓝根,表症明显加金银花、连翘,咳嗽甚加桔梗、苦杏仁)口服,每日3次,总共3天。对照组采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贵州仁和可立克),每天2次,总共3天。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临床疗效对比及对人β-防御素-2(Hβ D-2)的变化情况。进而从临床疗效和人β-防御素-2(Hβ D-2)两个角度探讨正虚感毒和普通感冒的相关性。结果:1、在理论研究中,系统构建了中医毒学理论体系,分类诠释了中医学“毒”概念、病因、病机、治法和现代研究的表述及其理论内容。2、在临床研究中,中医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42.1%,西医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7%、愈显率为31.5%,两组疗效愈显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热、头痛、咽痛、咳嗽、鼻塞流涕、乏力、恶寒、口干症状均有明显缓解,其中,两组间咽痛及乏力的缓解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及组间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毒清颗粒组与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组人β-防御素-2(HβD-2)水平治疗前后值自身及组间对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益气解毒法的感毒清加减方能够缓解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的各种症状,尤其是咽痛、乏力等达到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根据感毒清加减方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药所用剂量临床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