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的成长一直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到国家近年来一直积极为未成年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成长大环境,小到每家每户的父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子女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但随着中国离婚率不断升高且离婚年龄又逐年降低,使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父母离异对他们幼小心灵造成的影响我们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未成年人将要面对因父母离异所引发的有关家庭的一系列变故。种种原因下,因为家庭的特殊性,使他们产生轻视、自卑、诋毁自己的心理,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我们所能查阅到的有关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自卑心理的研究较少,尤其是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治疗方法来帮助未成年人解决自卑心理困境的具体的案例的研究仍有空白。从已有的有关离异对未成年子女影响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知晓,未成年人在面对父母离异时极易引起心理健康危机,家庭成员的变化,经济支持的变化以及外界对于父母离异的不良信息都有可能对未成年子女对安全感和归属与爱的需求造成影响,未成年子女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应对家庭变故,从而引发负面的自卑心理问题。此时用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介入、治疗,不仅有利于这些未成年子女走出现有的心理困境,对子他们以后的健康成长也起奠基作用。此外,社会工作专业本就是给予人希望,帮助受助者重拾信心的专业,在帮助人的同时也可以体现专业价值。在实习过程中接收到案主母亲的求助并查阅文献分析案情后,确定案主姗姗因父母离异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安全需求和归属与爱的需求受损,再加上对自身的偏差认知,从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影响到她的亲子关系、人际关系。针对案主的问题,主要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理性情绪疗法、优势视角理论,辅以认知发展理论、镜中自我理论对案主进行六次个案访谈,用以缓解案主的自卑心理,从而达到其同母亲的正常交流、沟通。个案结束的后期跟进过程中发现案主虽然有自信正视自我,但不能同朋辈群体正常交往,在得到学校社工的帮助下组建同质性小组,并组织破冰、相识、互相信任、打开心扉、自信前行五次意义层层递进的小组活动,帮助案主以及其他组员,重拾信心,并对结果进行评估。从服务前后小组成员的自卑感量表(FIS)测评结果比对,得知小组服务结束后案主姗姗和小组成员自卑心理都得到有效帮助。以期通过这种努力,建构社会工作介入解决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自卑心理问题的模型与路径,引导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合理面对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