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白色锦纶粘扣带的耐硫浸渍整理工艺和耐硫涂层整理工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的粘扣带耐硫整理工艺,并获得效果好且性能稳定的耐硫锦纶粘扣带;以达里多维奇和米哈依洛夫针织线圈串套模型为基础,建立锦纶粘扣带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模型,通过相关力学分析和数学计算得出粘扣带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的计算式。通过粘扣带耐硫浸渍整理工艺研究,可得最优增白工艺:荧光增白剂用量7%,耐硫固色剂浓度16g/L,酸性艳蓝0.01g/L,整理液从40℃开始升温,升温速度为2℃/min,到达100℃后再继续保温整理1.5h,最后取出粘扣带,水洗、脱水烘干。通过粘扣带耐硫浸渍整理工艺研究,可得最优耐硫整理工艺:抗氧化剂NY浓度20g/L,整理液温度50℃,整理液pH=5.2,整理时间7h。按照最优工艺对锦纶粘扣带进行整理后,按照国家标准评判,毛面锦纶粘扣带和钩面锦纶粘扣带的耐硫等级均为4.5-5级。把含硫物(橡胶块)质量提高50%,加大硫气的产生量,进行耐硫试验,毛面粘扣带和钩面粘扣带耐硫等级仍然能达到4-4.5级,说明经过整理工艺强化,耐硫稳定性显著提高。通过锦纶粘扣带耐硫涂层整理工艺研究,可得最优涂层整理工艺:耐变黄树脂用量170%,耐变黄架桥剂用量40%,抗氧化剂NY用量4%。按照耐硫涂层整理最优工艺整理的粘扣带,耐硫等级可达4.5-5级。以达里多维奇和米哈依洛夫针织线圈串套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粘扣带剥离强度的力学模型,得出粘扣带单钩的剥离强力计算式,综合粘扣带钩挂率和钩密度,得到整片粘扣带剥离强度的理论计算式,通过实际测量和系数修正,得到最终粘扣带剥离强度的计算式,可以用于粘扣带剥离强度的预测和计算,偏差百分率小于3%。以达里多维奇和米哈依洛夫针织线圈串套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粘扣带剪切强度的力学模型,先求出粘扣带的单钩剪切强度计算式,结合粘扣带钩挂率和钩密度,得到整片粘扣带剪切强度的理论计算式,通过实际测量和系数修正,得到最终粘扣带剪切强度的计算式,并可以用于粘扣带剪切强度的预测和计算,偏差百分率小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