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眼前的一切都显示着一个“变”字——生活方式在变,思想观念在变,价值选择在变,于是人们便有了思考、选择、参与意识与行为,更重要的是人们意识到了不断学习、进行自我教育的必要,这就导致了自我教育研究的日益凸显,它成为人们适应时代步伐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自我教育研究内容散见于各个领域,而我们的自我教育实践仍然不理想,原因在哪里?自我教育实践应关注哪些因素?正是这样的疑问促成本研究的产生。本研究系统整理了近10年自我教育的相关研究资料,分析了我国近10年自我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体情况为:我国自我教育的研究注重传统,有一定发展但速度相对缓慢;自我教育常常限定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其它领域的自我教育研究数量极其有限;自我教育的研究主要针对学校的受教育群体和教育者群体,尚未形成全社会成员的共同意识。实际情况是:全球的信息技术发展、终身学习化社会的形成要求全体成员具有自我教育的习惯,将自我教育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立足前人的研究,本研究将自我教育的概念界定为:自我教育指个体根据社会规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把自身作为发展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而实现其身心自我发展的社会活动。通俗地讲自我教育是指个体在自身的智育、体育、德育、劳动和审美情感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参照新历史背景分析现今自我教育的新特点:全面性、终生性、个性化、技术化。接着,通过论述自我教育研究的哲学理论依据、心理学理论依据、教育学的理论依据,认识自我教育对于个体生命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自我教育形成的内部因素分为4部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基础;自我体验——自我教育的动力;自我调控——自我教育的保证;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目标。将自我教育形成的外部因素分为3部分:家庭——自我教育形成的发源地;学校——自我教育形成的关键;社会——自我教育实践的广阔天地。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成年人无法认识或感受到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而成年人往往是青少年或更年幼个体的成长榜样,成年人的自我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导向,更可以说是一种良好、积极的社会风尚和精神面貌。因此,我们在明确自我教育形成的内外因素后,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自我教育意识,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这将有助于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要实现此目标,我们需要在更广泛的领域、针对更全面的对象开展自我教育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