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离子与染料对大豆胶黏剂性能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huwosh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家具装饰装修的发展,人们对人造板及其制品的外观美学特性及功能需求越来越多,为此产生了无醛人造板、阻燃人造板、远红外人造板、科技薄木饰面人造板、无醛科技薄木等涉及各种离子存在下的大豆胶黏剂胶接。现行工业化大豆胶黏剂主要是由含大豆蛋白的脱脂豆粉和阳离子型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PAE)树脂两个组分构成,由于这两组分都对离子敏感,如改性木质单元表面负载离子,会对大豆胶黏剂的胶合性能产生影响,然而离子对于大豆胶黏剂胶合性能的作用机制及适用性尚不明晰。为此,本论文重点研究大豆胶黏剂在金属阳离子和染料阴离子存在环境中的胶合性能和工艺性能,采用红外、热重分析及核磁碳谱等表征手段分析其作用机制,为大豆胶黏剂在无醛功能性人造板及染色单板胶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金属阳离子对大豆胶黏剂性能的影响方面:向大豆胶黏剂中引入Fe3+、Al3+、Mg2+、Ca2+、Cu2+和Na+六种常见的金属离子,胶黏剂的黏度均上升。金属盐离子带正电荷与大豆蛋白表面负电荷作用,减小了大豆蛋白的排斥力,并打开蛋白质的结构,疏水性基团外露,金属离子“桥梁”作用,吸附蛋白质分子,使部分蛋白质形成不溶于水的聚集体,黏度上升。Fe3+和Mg2+对大豆胶黏剂的胶合强度和耐水性具有提升作用,而Al3+、Ca2+、Cu2+和Na+改性大豆胶黏剂的耐水性明显下降。胶黏剂的黏度随Mg2+在大豆胶黏剂中的添加量增多,胶黏剂的黏度越大,当Mg2+的添加量为1.5 wt%时,胶黏剂获得良好的胶合强度及耐水性能。(2)染料离子对大豆胶黏剂性能的影响方面:单板染色能够一定程度提高大豆胶黏剂的胶接耐水性能,向大豆胶黏剂中引入染料离子,染料酸性红42(R)与弱酸性嫩黄2G(Y)改性大豆胶黏剂的黏度明显下降,胶合性能和耐水性能显著提升。染料阴离子削弱维持大豆蛋白球型结构的作用力,促进蛋白质分子伸展,活性基团和疏水基暴露,降低胶黏剂黏度,同时蛋白质活性基团的暴露促进热固化是PAE树脂与大豆蛋白的交联反应,提高大豆胶黏剂耐水性。此外,阴离子可诱导阳性氮杂环丁基开环,促进了PAE分子间的自交联反应,使PAE的自交联结构具有更强的耐水性和热稳定性,少量的自交联提升了大豆胶黏剂交联密度。当胶黏剂中染料Y的引入量超过2 wt%时,导致PAE的氮杂环反应活性下降,降低了与大豆蛋白的交联密度,胶黏剂耐水性下降。(3)离子增强大豆胶黏剂胶合性能的时效性方面:常温放置Y-PAE改性液,调制的胶黏剂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胶合强度先升高后下降。储存20天后,染料Y的阴离子使更多的PAE活性氮杂环的开环,交联活性降低,胶黏剂的胶合强度和耐水性能下降。当Y-PAE的储存时间超过50天时,大豆胶黏剂的胶接强度降至参比大豆胶黏剂水平,Y-PAE改性液在常温的储存时间不宜超过50天。
其他文献
具有丰富资源的樟子松,广泛应用于家具及建筑领域,其高效高附加值利用离不开高品质干燥,而其自由干缩性能和干燥过程中应变规律的解析是干燥工艺优化的依据。本研究以50mm厚樟子松锯材为对象,采用图像解析法,分析温度、试材轴向部位对其厚度上各层宽度方向自由干缩系数的影响规律;基于试材自由干缩系数与含水率关系,优化其干燥过程中黏弹性蠕变应变、机械吸附蠕变应变的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软硬两种干燥基准及不同
学位
气动技术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非标自动化、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摩擦力的不确定性等气动系统中难以精确处理的难题,气动位置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通常是学者们致力于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课题组研制的高频振动减摩气缸出发,寻找切合此气缸的振型以及谐振频率,研究其振动减摩效果,最终利用自适应鲁棒控制策略与振动减摩原理相结合来提高气缸运动轨迹跟踪精度。气
学位
微电机是工业自动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业产品,主要由电机定子、转子和齿轮箱组成,电机转子运转带动齿轮箱转动,通过输出轴传递高转矩。本文以齿轮箱中的齿轮组件为研究对象,齿轮组件包括输出轴、摩擦片、铆接件,输出轴用于传递高转矩并与其他设备装配,摩擦片与铆接件用于轴向固定齿轮,因此对齿轮组件进行质量检测十分必要。由于齿轮组件尺寸微小,最大极限尺寸约为18mm×10mm×10mm,检测难度大,采用高精度
学位
玉米秸秆因其巨大的产量和较低的利用率已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压力。但由于玉米秸秆自身复杂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导致分离其纤维具有较大的阻碍。水热处理一般来说是用于对半纤维的提取,但经研究发现玉米秸秆中木素在此过程中会被部分脱除,而纤维素却在水热处理过程中相对稳定,只有少量被降解。因此通过明确该过程中木素溶出的规律,并结合半纤维素的降解,为玉米秸秆的纤维分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此本论文以玉米秸秆为
学位
近年以来,轻质合金和碳纤增强型聚合物在各行业产品结构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金属与聚合物的连接成为必不可少的需求,激光直接连接技术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与研究热点。本文选择钛合金TC4和碳纤增强聚合物PBTCF30材料,使用半导体连续激光器进行了激光直接连接,实验探究了其连接性能与连接机理,并进行了工艺参数建模与优化。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TC4与PBTCF30的激光直接连接
学位
碳化硅晶须(SiCw)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是最典型的轻质高强高刚度结构材料之一,在航天、军工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10vol.%SiCw增强含Ti 2000系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塑性变形加工、强韧化热处理及组织性能调控进行了研究。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结果如下:(1)研究了SiCw/含Ti 2000系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复合材料粉末制备、复合材料锭制备)与塑性变形加工(一次挤压、二次挤压
学位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纳米材料添加到绿色切削液中进行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加工,用于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和降低刀具磨损,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润滑介质纳米流体切削液,探究其在切削AISI 304不锈钢中的微量润滑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石墨烯、纳米铜、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的制备、不锈钢加工以及微量
学位
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然而大部分石油基塑料难以降解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可生物降解材料例如聚乳酸成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木材纤维作为储量丰富、易于获得的植物纤维原料,广泛应用于聚乳酸等高分子聚合物的填充材料,对降低聚乳酸生产成本并促使其降解等方面都发挥了卓越的作用。由于木纤维表面含大量极性羟基,而聚乳酸表面含弱极性的酯基,使得木纤维与聚乳酸基体间的界面相容性较差,表现出较弱的界面
学位
“仿学”是模仿一切、学习一切的科学,具有高度普适性。基于对“仿学”的理解,在前人有关“仿壳聚糖”概念的基础上,以超分子化学为理论基础,利用淀粉与壳聚糖结构的相似性,借助淀粉与脂肪胺等配体分子的超分子包合作用,构建“淀粉基仿壳聚糖复合物”,实现淀粉的氨基化修饰,借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对“淀粉基仿壳聚糖复
学位
柔性传感器特别是柔性自供能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自适应性强和自供能的优点,在可穿戴电子、生物信号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柔性自供能传感器仍然存在拉伸性能差、灵敏度不足和制备工艺繁琐等问题。为此,本论文以提高柔性自供能传感器性能为研究目的,开展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供能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章设计具有柔性、高灵敏度和具有一定透光性能的微圆环结构单电极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