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社会的进步,思辨能力在人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教育部颁发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思维发展与提升”便是其中之一,还在十八个任务群中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思辨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论述类文本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其独特的理性、逻辑色彩,可以作为培养高中生思辨能力的宝贵资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思辨能力在人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教育部颁发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思维发展与提升”便是其中之一,还在十八个任务群中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思辨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论述类文本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其独特的理性、逻辑色彩,可以作为培养高中生思辨能力的宝贵资源。然而,从目前的论述类文本教学情况来看,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水平一般且缺乏主动性,教师对思辨能力的培养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策略,阻碍了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本文以培养高中生的思辨能力为目标,从论述类文本教学的角度出发,在把握两者关联性的基础上,探讨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论述类文本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实际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对应的教学策略。本文主体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是思辨能力与论述类文本概述。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思辨能力”和“论述类文本”的内涵进行新的解读,并阐述了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价值,同时对高中教材中的论述类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第二章是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高中论述类文本教学依据。这一章主要论述了思辨能力培养和论述类文本之间的关系,详细地分析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论述类文本的思辨因素,并对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高中论述类文本教学的必要性、优势及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三章是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论述类文本教学策略。这一章主要围绕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论述类文本教学的内容甄选策略和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笔者根据当前论述类文本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策略,希望能为一线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参考。第四章是论述类文本教学设计及分析。笔者结合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劝学》进行了案例分析,根据对《劝学》进行的教学设计生发出对古代议论性散文教学的思考。另外,把第三章中论述的某些教学策略应用到《拿来主义》一课中,并通过教学设计验证这些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口语,作为人与人交流的直接方式,是书面语产生的源泉和基础。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所需人才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小学阶段更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尽管我们早已认识到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可是“重文轻语”的教学历史,致使在现实教学中,口语交际却往往只是教学的配角。2000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首次明确地提出“口语交际”。201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于2017年初次投入全国范围内使用,相较于之前通用的人教版,它有着明显的调整。本文从三大方面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选编变化特点,鉴于一些教师还未足够意识到选编的变化对教学的影响,本文基于教材的变化特点和教学现状,提出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即立足创新教法,加强诗词教学;注重诵读传统,体悟诗词之美;利用助读系统,培养自学能力;提升教师素养,促进诗词教学。对比两
本文以西安市特色移民社区为切入点,研究城市化进程中西安市移民社区的语言生活状况,并探究各种社会因素及西安市语言环境对该移民社区语言发展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许多外来移民在西安市建设发展期迁入西安,同时由于工作单位的影响,这些外来移民居住在一起形成了主要由移民组成的社区。这些移民社区内部交流频繁,具有独特的语言使用特点,但又受到西安市整体语言环境的影响,使其语言使用及变化情况呈现出复杂的状况
21世纪10年代开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发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的热切关注。同时,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该模式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传入中国起,越来越多的学科将其应用于学科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界也掀起了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热潮。目前,有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与“翻转课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演变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马克思自由思想变革的重要节点。马克思在《手稿》中以劳动概念为出发点对市民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实现了自身自由观的转向。深入探析《手稿》中的“劳动-自由”观并澄清学术界对其误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阿伦特、马尔库塞、哈贝马斯、鲍德里亚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通过对《手稿》中“劳动-自由”观的重构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但是
左思被认为是西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其留存下来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无论是诗还是赋,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的许多作品都进行了体制和题材的创新,对后世的文学起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考察左思生平履历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状,对左思诸多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进行合理性的推测。确定作品创作时间后,再根据文本的内容去探究左思生涯中复杂的思想情感。而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风格的作品,清晰地展现了左思思
诗歌的有效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很大意义,但当前高中诗歌教学存在着浅层化、应试化等问题。“比较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教学方法,实质在于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使用教材,发挥课文“例子”的作用。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明确提到要使用“比较阅读”的方法,2019年统编版新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编排的模式,实现了课文的进一步整合,适应当前诗歌阅读教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图谱上,“延安时期”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特殊概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时间里,通过建立革命根据地和民主政权使得革命成果进一步扩大,延安的局部执政,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走向全面执政的重要前提和深入实践。在边区革命实践中,共产党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众多创新性的政治实践,在高举全面抗战和民主建设的旗帜下,最终赢得了民心,进而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国民党并引起西方广泛关注的“延安道路”。西方
阿图尔·叔本华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以意志论和表象论为基础,建立了悲观主义哲学体系。叔本华认为世界和人自己一样,彻头彻尾是意志,又彻头彻尾是表象,此外再没有剩下什么东西了。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意志本身没有认识,意志通过为它服务而开展的表象世界才得以认识它自己的欲求,认识它所要的就是这世界,就是如此存在着的生命。叔本华将意志客体化后显现的世界,称之为“反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落实这一根本任务要求,围绕该门课程旨归开展好课程教学,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是全体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职责和主要任务。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发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政治导向作用,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能力也是该门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大纲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从内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