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衰弱中医虚证证型分布规律及与营养状况相关性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qi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Fried衰弱量表对260例住院老年人进行衰弱评估,通过对老年衰弱中医证候学及营养状况相关指标的分析,探究老年衰弱中医虚证证型的分布规律,明确营养状况相关指标与老年衰弱的相关性,为老年衰弱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使用Fried衰弱量表对260例住院老年人进行衰弱评估分组,纳入衰弱组、非衰弱组各130例,对纳入病例进行中医四诊资料、营养状况相关指标的收集并进行中医辨证确定中医证型,通过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指标及数据的检验分析,分析老年衰弱中医虚证证型的分布规律,以及营养状况相关指标与老年衰弱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研究病例260例。(1)衰弱组130例中男性58例(44.6%)、女性72例(55.4%);非衰弱组130例中男性70例(53.8%)、女性60例(42.6%),两组间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衰弱组平均年龄为(79.45±6.125)岁,其中年龄60-69岁8例(6.2%)、70-79岁55例(42.3%)、80-89岁67例(51.5%);非衰弱组平均年龄为(74.16±6.31)岁,其中年龄60-69岁33例(25.4%)、70-79岁68例(52.3%)、80-89岁29例(22.3%),衰弱组以80-89岁之间最为多见,非衰弱组以70-79岁之间最为多见,且两组间年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衰弱组的衰弱评分频数依次如下:3分(14例)、4分(30例)、5分(36例)、6分(33例)、7分(14例);非衰弱组衰弱评分频数依次如下:0分(49例)、1分(48例)、2分(33例),使用连续性校正X2检验分析,两组的年龄与衰弱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1)260例研究病例的中医证型各证型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如下:气血亏虚证84例(32.3%)、脾虚痰湿证57例(21.9%)、五脏虚弱证52例(20%)、肾精亏虚证38例(14.6%)、脾肾阳虚证29例(11.2%),衰弱组患者以气血亏虚证及五脏虚弱证最为常见;非衰弱组以气血亏虚证及脾虚痰湿证最为多见。(2)经统计学检验分析得出各中医证型在两组间的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老年衰弱组各中医证型在性别中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衰弱组各中医证型在性别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衰弱患者中医证型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其中衰弱组出现频率为前8位的症状分别为:精神疲惫92.3%、心悸气短86.2%、乏力80.0%、消瘦73.0%、头晕目眩56.2%、纳差52.3%、腰膝酸软45.4%、失眠41.5%;非衰弱组出现频率前8位的症状分别为:头晕目眩84.6%、心悸气短80.0%、乏力80.0%、失眠73.8%、腰膝酸软63.1%、纳差61.5%、耳鸣50.0%、消瘦36.2%;两组患者的舌脉象均以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最为多见。4、对比衰弱组与非衰弱组营养状况相关指标,两组间上臂围、小腿围、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间BMI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出营养状况指标中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与老年衰弱的发生呈独立负相关(B值为负值且P<0.05);BMI、上臂围、小腿围与老年衰弱无相关性(P>0.05)。结论:1、在260例老年人中衰弱组与非衰弱组患者性别无显著差异;两组年龄存在差异,老年衰弱发生以80岁以上最为多见;两组的衰弱评分在各年龄段间存在差异,越大的年龄段中衰弱评分高者更多,老年衰弱与增龄相关。2、260例老年衰弱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血亏虚证、五脏虚弱证最为常见,其余依次为脾虚痰湿证、肾精亏虚证、脾肾阳虚证;老年衰弱组中医证型在性别中存在差异,女性以气血亏虚证最为常见,男性则以五脏虚弱证及气血亏虚证多见,非衰弱组中医证型在性别中无差异;中医证型在两组间及各年龄段的分布差异不显著。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表现存在差异,衰弱组以精神疲惫、心悸气短、乏力、消瘦、头晕目眩、纳差、腰膝酸软、失眠症状最为常见,非衰弱组以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乏力、失眠、腰膝酸软、纳差、耳鸣、消瘦症状常见,两组均以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舌脉象为多。4、260例老年人营养状况指标中上臂围、小腿围、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两组间存在差异;且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与老年衰弱呈独立负相关,即蛋白数值越低老年衰弱发生率越高;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可作为老年衰弱的观察指标;而营养状况指标中BMI、上臂围、小腿围与老年衰弱无直接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疗效,对此联合疗法的理论机制进行探索,对治疗鼻鼽的诊疗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提供更具优势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收集云南省中医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肺气虚寒型鼻鼽患者60例,采用双盲法,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2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运用玉屏风合苍耳子散加减内服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运用玉屏风合苍耳子散加减内
目的:观察中药枇清饮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肺胃蕴热证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9例肺胃蕴热证玫瑰痤疮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激光对照组及中药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予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内服枇清饮治疗,中药对照组仅口服枇清饮治疗,激光对照组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4周为1疗程,每2周复诊1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对三组
目的:观察安胃宁肺止嗽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痰热上扰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安胃宁肺止嗽汤。两组均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病例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咳嗽症状疗效、VAS积分、LCQ积分的变化。结果:1.两组药物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组在改善日间咳嗽、夜间咳
目的:观察温阳降浊法对慢性肾衰竭并消化道症状脾肾阳虚夹湿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辨证为脾肾阳虚夹湿型的慢性肾衰竭并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慢性肾衰竭常规疗法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附子粳米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在试验进行中观察两组各指标变化,认真记录治疗前后肾功能(Scr、BUN)、胃泌素17、中医症状及证候累计评分等指标,最后按所选统
目的:观察加味血府逐瘀方对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中医证候、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及焦虑状态评分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加味血府逐瘀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一病区及心血管科符合气滞血瘀型SAP合并焦虑状态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
目的:观察海棠疏风汤联合卡泊三醇搽剂治疗头皮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观察病例99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包括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每组各33例。试验组口服海棠疏风汤联合卡泊三醇搽剂外擦;对照组1口服海棠疏风汤;对照组2外擦卡泊三醇搽剂,疗程4周。观察对比3组治疗前后PS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运用SPSS2
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泻热制酸饮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对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收集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云南省中医医院脾胃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晨起、晚睡前各1粒);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泻热制酸饮(日1剂,3次/日,开水冲泡150ml,餐后温服),疗程皆为
目的:观察活血养颜汤内服联合果酸外用治疗黄褐斑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黄褐斑气滞血瘀证提供依据。方法:按中西医诊断标准、纳入标准,选择符合黄褐斑气滞血瘀证患者66例,均为女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所获随机数字,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中药组,每组各33例。中药组口服活血养颜汤,联合治疗组在中药组基础上配合妮傲丝翠果酸(35%杏仁酸,25%~70%甘醇酸)治疗,每4周1次,1
目的:观察固气利湿汤联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膏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9例病人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对照组34例,最后去除脱落和剔除两组各剩30例,试验组给予中药固气利湿汤口服联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膏外用,对照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膏外用。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第1疗程为就诊时连续用药7天,第2、3疗程分别于连续2月
目的:观察加减天麻温胆汤治疗痰浊中阻型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总结经验,给临床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收集72例符合拟定条件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组予常规西药加中药(加减天麻温胆汤),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组改善眩晕、失眠多梦、神疲乏力、腹胀、心胸烦闷、神志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