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Tm3+纳米颗粒的上转换发光特性与机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价稀土离子掺杂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具有高的光学稳定性和窄的发光峰等特点,这使其在多色显示,生物成像,温度传感,激光器等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然而稀土离子的能级之间是跃迁禁戒,同时能级又极其丰富。这使得稀土上转换发光过程非常复杂。对于不同的稀土离子,其复杂的发光机制有待深入研究。蓝光在我们生活中的照明、成像、显示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Tm3+可以发射出典型的蓝光。研究其发光特性和机制就尤为重要。本论文针对掺杂T3+纳米颗粒的上转换发光与荧光耗尽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单掺样品—β-NaYF4:Tm3+在800nm激发下的发光性质与机制。800nm激发β-NaYF4:Tm3+,可以得到Tm3+典型的蓝光发光:451nm(1D2)和481nm(1G4)。通过研究荧光强度与激光功率的依赖关系,判断出稀土发光的多光子过程:1D2是三光子过程,1G4是双光子过程。从量子跃迁的基本原理出发,根据发光离子的浓度依赖,不同主体材料与掺杂、不同激发条件(多束光同时激发)的荧光性质,最终甄别出这两个能级电子的跃迁机制:1G4荧光源于激发态吸收(ESA),3H6→3H4~~3H5→1G4,1D2荧光源于两种能量共振转移过程,都可表示为1G4+3H4→1D2+3F4。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复杂掺杂体系的上转换发光机制。另外,多束光同时激发样品的发光增强表明选择合适波长的多束光激发是一种实现发光增强的有效途径。2.研究了 Yb3+/Tm3+共掺样品在980nm和1550nm同时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性质与机制。980nm单独激发样品,可以得到强烈的蓝紫光发光。当加入一束1550nm激光激发后,得到高效的荧光衰减结果。1D2、1G4、3F3以及3H4能级的荧光衰减效率分别达到90%、61%、50%和40%。我们分别甄别了 1550nm光子对Yb3+与Tm3+之间的能量传递和交叉驰豫的影响以及1550nm光子可能引起的热效应和受激辐射耗尽荧光(STED)过程。实验结果显示,STED过程是引起荧光耗尽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说明多束光同时激发可以有效地调控稀土发光。另外,该类稀土材料非常有希望代替有机染料作为一种高光学稳定的发光材料应用在STED纳米显微镜中。
其他文献
摘要:在犊牛生长中,犊牛腹泻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轻则影响犊牛生长发育,重则导致犊牛死亡,为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因此,犊牛腹泻的防治成为重点。该文探讨了犊牛腹泻的病因,并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保障犊牛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犊牛;腹泻;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
在信息化条件下创新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而JavaEE技术及其众多应用框架层出不穷,为我们实现一个方便高效、简单易用、便于开发和维护的基于B/S模式(Browser/S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生产专用电芯自动装壳机,包括基底。所述基底的上端面对称安装有两根直线滑轨,两根直线滑轨的上端安装有移动板,移动板的右侧壁上通过法兰对
摘要:牦牛巴氏杆菌病在高寒牧区发生概率较高,四季均有发生,春季及冬季发病率较高。牦牛巴氏杆菌病会造成牦牛体弱消瘦,对高寒牧区牦牛饲养效益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该文以一起西藏高寒牧区牦牛巴氏杆菌病防治为例,对高寒地区牦牛巴氏杆菌病预防及防治措施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高寒牧区;牦牛;巴氏杆菌病;涂片镜检;中西结合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评价,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
对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在涉农专业课程整合中,需要将信息化的教学体系作为重点,通过教育体系的改革以及教学内容的完善,进行农村中等专业教学的创新,展现现代涉农专业教
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却相对落后,关键在于没有将文化资源优势很好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章以西安文化资源
企业的消费激励策略构成产品的差异特征,通过改变消费者的需求来影响企业的定价方式和定位。文章利用Hotelling两阶段博弈模型,在考虑运输成本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消费激励,来分析
金融抑制是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和金融供给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