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储量丰富,品种众多,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商,在全球稀土产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中国稀土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却不足。由于过去中国采取粗放式管理、市场秩序混乱、科技水平低下、监管不到位等现象,导致中国稀土资源浪费严重、储量减少、产能过剩、价格低廉、环境破坏严重。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发展转型期,国家施行供给侧结构改革,政府有关部门针对稀土产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调整稀土产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储量丰富,品种众多,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商,在全球稀土产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中国稀土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却不足。由于过去中国采取粗放式管理、市场秩序混乱、科技水平低下、监管不到位等现象,导致中国稀土资源浪费严重、储量减少、产能过剩、价格低廉、环境破坏严重。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发展转型期,国家施行供给侧结构改革,政府有关部门针对稀土产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调整稀土产业结构、规范开采、保护矿区环境,促进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工信部颁布《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组建公祖指引》,整合稀土资源形成六大稀土集团,至2015年底六大稀土集团整合基本结束,改变了过去中国稀土市场“小、散、乱”的局面,对规范稀土市场秩序、形成产业集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政府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黑色稀土,另外,政府和企业都是重视科技的发展,注入大量的科研资金。在国家的大力改革下,稀土产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稀土产业的持续发展,提升稀土产业的竞争力,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迫在眉睫。本文以矿产资源学、产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对大量的原始资料及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及研究分析。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钻石模型为依据,构建中国稀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利用2012年-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评价。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力争评价结果合理准确,本文对于评价指标中的生产要素、需求状况和科技水平利用熵权法确定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权重,对于产业环境则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中国稀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竞争力依然非常薄弱。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对策:加大执法力度,规范行业秩序;坚持科技创新,打造高端产品;加快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构建循环经济;加大稀土资源保护力度,注重可持续发展;建立国家战略联盟;延伸稀土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其他文献
在大型复杂项目管理或项目集管理中,要保持科学、高效的生产组织,就要先解决项目内部的沟通问题。如何缩短沟通链条,消除沟通障碍;弱化沟通层级,建立信息更加对称、反应更加
目的:探究VUHI模式(胆总管结石风险评估模式)应用于已确诊胆囊结石病人术前筛查胆总管结石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对比VUHI值与腹部B超诊断、血清胆红素浓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碱性磷酸酶浓度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浓度对于胆囊结石病人合并胆总管结石风险的预估效果,旨在通过量化性分析指标提高胆囊结石病人术前是否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提高诊出率,减少因漏诊造成手术方案的误判
轮机工程专业面向船舶设计制造,其应用性较强。对其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提出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并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根据最新技术的进展及行业的发
越橘原产自北美,果实多为蓝、红、白三种颜色。人工培育越橘品种的果实主要为蓝色果实,俗称及商品名称为蓝莓。越橘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用价值,受到人们广泛推崇,逐渐成为各国水果种植领域中的重点发展产品。我国东北及西南林区利用野生越橘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越橘产业,在采集野生越橘果实的同时人工培育野生越橘品种,目前越橘作为主要林下经济产品,已成为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越橘产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产品种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瘤细胞抗原表达特点,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四色流式细胞学检验技术,以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法,测定12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瘤
<正>氨对于人体是一种有害的物质,肝脏是其主要代谢场所,健康人血内有少量游离氨存在[1]。血液中氨的来源主要为体内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以及经脱氨作用分解而来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0例ACI组患者、29例脑出血组患者、26例脑动脉粥
为满足提高训练模拟效果的需要,从某捕获跟踪瞄准系统的实际特点出发,设计了训练模拟装置的分布式实现模式。以该模式为基础,对模拟装置的实现模式、软件结构框架、ATP系统各模
阿来在重述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中,既再现了民族英雄原型,也将自己对故事的思考融入到小说中,让格萨尔王具有了新的生命力。阿来的《格萨尔王》是他双重意识的表达,是他对传
近年来很多新技术都在中药检验中得到了应用,中药检验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面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近年来我国重要检验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