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从补缺假说(王初明2003)的角度研究汉式英语的形成机制。补缺假说认为,如果跟外语形式配套的外语语境缺失,外语形式就有可能和母语语境知识产生错配,从而引起母语迁移。也就是说,母语语境知识作为媒介,引起了相应母语形式的迁移。据此,主要来源于汉语迁移的汉式英语,可能就是汉语语境知识迁移的产物。这一观点有别于以往关于母语迁移的理论,因为它指出迁移并非缺乏相应的外语表达式,而是语境知识补缺的结果。但是迄今为止从语境角度探讨迁移现象的研究还很少。 本研究通过调查英语形式和汉语语境知识错配是否会产生汉式英语来证实补缺假说。为此,作者设计了一个定性研究来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内部语境里英语形式和语境知识的匹配情况。参加测试的是三十六名就读英语本科三年级的中国大学生。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受试根据德国漫画《父与子》进行英语写作。然后一名外籍教师和四名中国研究者合作,划出学生作文里的汉式英语。在实验的第二阶段,受试被要求辨别和修改习作中的汉式英语,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有声思维。为了最大程度地了解他们的内部语境知识,研究者在受试口头报告结束后与他们进行了面谈。 在分析受试的口头报告时,研究者发现了有力证实补缺假说的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有充分语境支撑的英语形式不易受到汉语的影响,而缺乏语境支撑的英语表达式则可能和汉语的语境知识产生错配,导致汉式英语的产生。迁移不是因为英语表达式的欠缺而由母语结构去替代,替代的发生是汉语语境知识补缺的结果。在实验的第二阶段,受试通常无法改正习作里的汉式英语。 本研究表明,母语特征明显的语境知识一般不会被迁移,但是母语特征不显著的语境知识却被大量迁移。所以,在英语学习者的内部语境里,大部分外语形式所依赖的是母语语境,而且这样的错误匹配如果一直未得到纠正,就可能在学习者的大脑中固化起来,难以消除。本研究可以引起对外语教学的思考,如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正确的外语语境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