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其他资源的依托,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土地资源的基础上。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土地的需求不断加大。城市的优势在于能更有效利用土地等资源,有完备的公共设施,能承受更多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想安居于此,同时也增加了土地资源的承载力。但由于收入差异和城市房价过高等原因,城市中低收入家庭难以在城市“安居乐业”。当前,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民生,也有利于增加投资、扩大居民消费,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应加大保障型住房供给来帮助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土地供给是住房供应的源头,是影响住房供应最基础、最根本的一环。无论是经济适用房还是廉租房的建设都需要依托土地资源。因此,坚持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出发,发挥政府的作用,对城市土地供给进行调控,合理确定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和夹心阶层住房的住房用地的供给,有助于实现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也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在介绍了城市土地、城市土地供给及住房保障制度等概念的基础上,借鉴土地供给理论、产权理论、效率与公平理论、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和系统理论,采用比较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等方法,明晰了土地供给与住房保障的关系,揭示了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土地供给模式及存在问题,分析了重庆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土地供给状况,提出了完善土地供给调控来确保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纵观全文,共涉及到七章研究内容:第1章为绪论,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章为理论借鉴,首先阐明了本研究涉及的城市土地,城市土地供给及住房保障的内涵,接着提出了开展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土地供给理论、产权理论、效率与公平理论、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系统理论等,概括了各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研究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土地供给的理论指导。第3章为土地供给与城市住房保障的关系分析。首先对城市土地供给的特点进行分析,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双轨特征;城市土地供应的垄断性;城市土地供给政策的双重性;城市存量土地与增量土地共同供给。接着阐述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夹心阶层在内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最后在对土地供给与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第4章为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土地供给模式及存在问题分析。首先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土地供给模式进行介绍,并就目前对夹心层住房的土地供给并没有相关规定做了说明。接着是从土地供给总量、土地供给结构、土地供给成本和土地供给政策四个方面来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夹心阶层住房进行研究。发现必须保证保障型住房建设用地的总量和结构,降低开发商的建造成本,制定合理可行的政策,才能保障城市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第5章为以重庆市为例对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土地供给进行分析。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概况介绍,包括重庆市概况,近几年来重庆市土地供给状况和城市住房保障状况分析。确定了是以重庆市主城九区为本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近几年来重庆市土地供给总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土地市场化配置程度显著提高,居住用地年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维持在35%左右,居住用地总量增长比较平稳等特点;同时也发现重庆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夹心层住房的保障水平逐年得到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接着是对重庆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夹心层住房所需建设用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土地供给总量都有相关的规划计划作为参考依据;在土地供给的空间结构方面都存在相似的弊端;另外,由于部分地方土地取得成本比较高,损害了开发商的利益;土地供给政策在住房保障方面也存在一些难题,这些都需要有相应的措施解决。第6章为完善土地供给调控来确保住房保障的政策建议。本章主要从宏观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在宏观政策建议方面提出四点:建立供给引导需求的土地供应机制;重点调控土地供给结构;加强财政和税收政策的配套管理;建立土地供给监督机制。其次在对策措施方面提出针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夹心层住房的土地供给措施。第7章为本研究的结论和讨论,主要是归纳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