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入是农业增长的重要动力,要保证农业的快速稳步增长,对农户生产投入行为的研究十分必要。农户是农业生产投入的主体,不同农户的家庭结构特征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将基于农户这一微观视角,研究农户家庭结构特征对农业生产投入的影响趋势和作用规律,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实证依据。
本课题在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差异选取江汉平原和鄂东北丘陵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深入农户家庭进行走访调查,收集了大量关于农户家庭特征、资源禀赋以及农业生产投入方面的一手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对比分析法,就家庭结构对农户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户对耕地的劳力投入较大。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本投入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对于粮食作物而言,劳力投入工日较少,而经济作物的劳力投入受机械替代的程度较小,因此劳力投入较多。流动资本的投入中,化肥和农药所占比重较大,在种植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投入量较为固定,投入金额会随着价格的升降而相应地增减。相对于流动资本而言,农户固定资本的投入较少,且机械的投入方式主要为租赁,其中,粮食作物投入相对较多,经济作物投入较少;平原地区投入较多,丘陵地区投入较少。
(2)家庭结构各因素对农户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农户家庭规模对农户农地投入的作用方向为负,且不显著;消费人口结构、劳力结构、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年龄和文化水平等因素对农户的农地投入影响为正,其中消费人口结构、劳力结构、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年龄这三个因素对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作用显著。除此之外,农户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和农产品价格对农户农地投入的作用方向为正,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比以及农产品的价格对农地投入的影响为负。
(3)不同地区,各影响因素对农户农地投入的作用方向和大小也会存在差异。不同的地区,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土地的质量(这里包括单块土地的大小、土地灌溉的难易程度、土地地势条件等)也各有不同,农产品的种植制度和投入产出率也会有差别,导致农户的农业生产偏好也有所不同。因此,当面对众多因素的影响时,其农地投入变化的方向和大小会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