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产权保护是法学领域的司法实践难点和学术热点,目前法学研究停留在对已经发生的侵权违法现象进行防治的层面,具有滞后性。与法学的研究视角有所不同,从经济学角度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当前中国经济转型进入关键阶段,经济发展如何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此外,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与知识产权保护具有显著性关系,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经济发展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的视角,在整理分析了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文献基础上,围绕国家、区域、各省知识产权保护分别具有哪些经济影响因素这一核心主题进行理论探讨、水平测度与实证分析。 在水平测度方面,本文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修正公式计算得到各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并将其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一方面,我国各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自2001年呈上升趋势发展,修改《专利法》、《商标法》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水平。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所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促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必要条件。 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构建了一个影响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经济指标体系,利用2001-2013年中国31个省市数据,建立了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本文分别从全国、区域、各省三个不同层面对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表明,只有创新水平和创新产出较高的东部地区,创新因素才能有效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而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的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分析为知识产权保护、经济发展因素理论层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于我国区域以及各省的实证支持。综合以上实证研究,得到如下政策建议:我国应根据不同区域及各省不同的经济情况,制定与本地区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创新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