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长期面临的问题是贫富差距悬殊。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贫富差距矛盾更加尖锐化。按照世界银行制定的贫困标准,2014年中国仍有两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贫困比例由1981年的43%下降至13%。经过改革开放,得益于政府一直坚持不懈地实施有效的扶贫政策,中国在30多年内让六亿多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三,但是目前的贫困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新时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现阶段不仅要继续加快发展经济,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贫困问题。贫困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我国扶贫开发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期以来贫困居民仍然占据多数,贫困对象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随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行和实施,财政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财政支出成为政府进行精准扶贫的必要手段。本文首先分析扶贫和财政政策背景,继而阐述理论框架,以此为基础,描述湖北省恩施州财政支出现状和农村居民收入现状。然后,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本文了分析政府财政支出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联关系,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在前者的基础上继续分析政府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进而分析政府财政支出是否能有效缓解农村贫困及地方政府财政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为政府有针对性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通过分析发现:政府财政支出项目中的教育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关联,对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联关系仅次与教育支出,但医疗卫生支出以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而农林水事务支出则呈负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同方向变化。由此提出以下建议;构建合理的财政扶贫支撑体系,财政政策倾向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构建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