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子园画传》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部权威性的绘画百科全书,但一直以来,学界对其关注点多集中在其作为画学入门教材的意义和价值上,几乎没有对《芥子园画传》文学性的专文研究。事实上,《芥子园画传》的主要编刊者沈心友和王概三兄弟等人对《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性有着较为明确的追求。本文试图系统地对《芥子园画传》中的文学形式进行具体分析,以期对《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意蕴进行深层次的较为全面的探讨。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芥子园画传》的文学追求”。本章主要明确《芥子园画传》编刊者沈心友、王概等人自身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并将之自觉地融入到了《芥子园画传》的编刊中,重视并追求《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性,《芥子园画传》从名称到内容都有着深厚的文学渊源。第二章“《芥子园画传》文字的文学形式”。本章试图从《芥子园画传》丰富的序跋和题辞、散文体画论、诗歌体画论和评点体画论入手,细究其中的文学内涵。《芥子园画传》多样的文学形式都显示出了浓厚的文学意蕴,在文学性表达和技术性要求的调适中甚至出现了重视文学性而削弱技术性表达的情况,这也是编刊者对《芥子园画传》文学性追求的匠心所致。第三章“《芥子园画传》的配画诗”。本章着重对《芥子园画传》中的配画诗进行了分析。先简要明确了配画诗的来源,再从配画诗的情感意蕴和艺术阐释入手具体分析。配画诗的情感态度主要有入画之想、卧游之乐、闲适之趣和隐居之思,《画传》在艺术上追求着配画诗与画作的和谐,利用诗作的想象、象征、通感和诗书画印意蕴的融合等多种审美路径,达到对《芥子园画作》文学性与美学性的结合,由此体现编刊者对《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性追求,彰显《画传》深厚的文学内涵。第四章“《芥子园画传》印章的文学史料价值”。本章旨在考辩《芥子园画传》中的印章,以增进对李渔事迹、沈心友事迹和“蕉园诗社”的了解。分析《芥子园画传》印章的考辩结果,可以将之作为以下几个论断的佐证:第一,“新亭客樵”是王概的别号而并非李渔的别号。第二,沈李龙是沈心友的父亲,沈泽民是其祖父。第三,沈沆、沈潜、沈渭、沈清皆为沈心友之子,沈姒音为其女。第四,李淑昭很有可能是“蕉园七子”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