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意蕴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sl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子园画传》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部权威性的绘画百科全书,但一直以来,学界对其关注点多集中在其作为画学入门教材的意义和价值上,几乎没有对《芥子园画传》文学性的专文研究。事实上,《芥子园画传》的主要编刊者沈心友和王概三兄弟等人对《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性有着较为明确的追求。本文试图系统地对《芥子园画传》中的文学形式进行具体分析,以期对《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意蕴进行深层次的较为全面的探讨。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芥子园画传》的文学追求”。本章主要明确《芥子园画传》编刊者沈心友、王概等人自身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并将之自觉地融入到了《芥子园画传》的编刊中,重视并追求《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性,《芥子园画传》从名称到内容都有着深厚的文学渊源。第二章“《芥子园画传》文字的文学形式”。本章试图从《芥子园画传》丰富的序跋和题辞、散文体画论、诗歌体画论和评点体画论入手,细究其中的文学内涵。《芥子园画传》多样的文学形式都显示出了浓厚的文学意蕴,在文学性表达和技术性要求的调适中甚至出现了重视文学性而削弱技术性表达的情况,这也是编刊者对《芥子园画传》文学性追求的匠心所致。第三章“《芥子园画传》的配画诗”。本章着重对《芥子园画传》中的配画诗进行了分析。先简要明确了配画诗的来源,再从配画诗的情感意蕴和艺术阐释入手具体分析。配画诗的情感态度主要有入画之想、卧游之乐、闲适之趣和隐居之思,《画传》在艺术上追求着配画诗与画作的和谐,利用诗作的想象、象征、通感和诗书画印意蕴的融合等多种审美路径,达到对《芥子园画作》文学性与美学性的结合,由此体现编刊者对《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性追求,彰显《画传》深厚的文学内涵。第四章“《芥子园画传》印章的文学史料价值”。本章旨在考辩《芥子园画传》中的印章,以增进对李渔事迹、沈心友事迹和“蕉园诗社”的了解。分析《芥子园画传》印章的考辩结果,可以将之作为以下几个论断的佐证:第一,“新亭客樵”是王概的别号而并非李渔的别号。第二,沈李龙是沈心友的父亲,沈泽民是其祖父。第三,沈沆、沈潜、沈渭、沈清皆为沈心友之子,沈姒音为其女。第四,李淑昭很有可能是“蕉园七子”中的一员。
其他文献
黑曲霉及其他产酸菌可以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产生很多显酸性的物质,包括葡萄糖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等各种有机酸。目前对这些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表明,这些产酸菌株同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胸骨受照射剂量对骨髓抑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接诊的20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接受放疗治疗中所表现的血象
提出一种用于网上销售管理的通用模型,建立了模型的体系结构,描述了该模型框架下销售管理的实施流程.该模型与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紧密集成,通过PDM系统与销售管理模型的数
随着生态文明的建设,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系统价值量化问题。红树林生态系统作为全球生产力最高的四大海洋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对其价值评估能有效促进红树林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生
目的 评估高频超声对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3例不同程度CTS患者(CTS组)及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电生理以及高频超声检查,统计分析不同程度CTS组
“休闲”是一种闲暇的存在方式和悠闲的生命态度,是人自由意志的选择,是在不受外界束缚、压迫的情况下进行的放松身心的活动。休闲文化则是与休闲相关的一切人类活动及其表现
为规范食品市场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放宽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从宽解释"食品安全",不仅要求无毒无害,而且要求标签、标识包含的营养信息真实、全面;惩罚性赔偿不以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能源消费增速放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因此在我国能源的消费供给上、能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上,均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春秋时期,《诗经》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有了广泛应用,并成为“春秋最文明之事”,《左传》赋《诗》情况便是其具体体现之一。前人有关《左传》赋《诗》引《诗》的著述颇多,
保险业作为一种经营风险的行业,与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紧密相连,而保险人之间一定程度的联合有利于分散承保风险,更好地保护投保人利益。相反,保险人之间的过度竞争则可能有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