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分析脂质体介导CK13基因对裸鼠皮下鼻咽癌移植瘤放疗前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研究CK13基因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本实验先培养细胞,再进行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分成两大组来进行。第一大组选用HNE1-CK13-A、HNE1-CK13-B、HNE1-pEGFP-N1和HNE1细胞株分别建立相对应为A1、B1、O1、H1四组动物模型(简称基因组),每组8只裸鼠。每天观察裸鼠活动及测量肿瘤大小。待肿瘤长至10mm×10mm左右时,每组处死4只裸鼠并取出肿瘤。将每个肿瘤分成两份,一份行HE染色观察病理类型,另一份行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放疗前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情况。当天每组剩下的4只裸鼠用2Gy剂量射线照射治疗,2天后再次同条件照射。第二次照射后24小时处死剩余裸鼠,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肿瘤放疗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情况。第二大组选用HNEl细胞株建立NPC动物模型。每天观察裸鼠活动及测量肿瘤大小。待肿瘤长至10mm×10mm左右时,随机将裸鼠分成A2、B2、O2、H2四组(简称质粒组),每组8只裸鼠,分别注射CK13-A、CK13-B、pEGFP-N1基因质粒和PBS。第二天,每小组随机抽取4只裸鼠予2Gy剂量射线照射治疗并做好标记。48小时后四组裸鼠重复注入质粒和PBS。第二天将每组未标记的裸鼠处死并取出肿瘤。将每个肿瘤分成两份,一份行HE染色观察病理类型,另一份行流式细胞术分析放疗前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情况。当天每组剩余的4只裸鼠再次放疗。24小时后处死剩余裸鼠,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肿瘤放疗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情况。通过两大组实验观察CK13基因对鼻咽癌移植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分析其放疗前后的变化,为下一步研究CK13基因提高放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结果:1、实验期间所有裸鼠无死亡情况,存活率为100%;种瘤后腋下均形成明显肉眼可见的移植瘤,成瘤率为100%。2、A1、B1组和A2、B2组裸鼠肿瘤放疗后生长明显变慢、停止甚至缩小,但未出现肿瘤消退,O1、H1组和O2、H2组仅生长减慢,体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A1、B1组和A2、B2组移植瘤放疗后瘤重比O1、H1组和O2、H2组轻(P<0.05),且A1、B1组和A2、B2组抑瘤率较高。4、两大组移植瘤病检显示均为低分化鳞癌。5、两大组移植瘤细胞G2/M期的细胞数放疗后比放疗前均增加(P<0.05),A1、B1组和A2、B2组G2/M期细胞数在放疗前后比O1、H1组和O2、H2组均多,但在放疗后增多更明显(P<0.05)。6、两大组移植瘤细胞凋亡率放疗后比放疗前均增加,但A1、B1组和A2、B2组比O1、H1组和O2、H2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CK13基因联合放疗能使鼻咽癌HNE1细胞移植瘤生长变慢,停止甚至缩小。CK13基因能调控鼻咽癌移植瘤细胞周期的分布,使G2/M期细胞数增加,而G2/M期又是放疗相对敏感的一个时期。CK13基因联合放疗比单纯放疗使鼻咽癌移植瘤细胞凋亡更多,能诱导细胞的凋亡。CK13基因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来提高鼻咽癌HNE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可能成为鼻咽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