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开始出现在经济学中的一个新的词汇:“热钱”,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对于“热钱”的研究很多,但不很见成效,因为,很少有官方的统计数字,能够对“热钱”的流向、流速、流量、滞留期等给与权威性的公告。甚至,目前对于“热钱”的概念还有一定程度的模糊,对“热钱”的构成也没有国际上权威的金融组织机构,例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明确界定。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楼发生震惊世界的恐怖爆炸事件(下面对此均简称:911)后,国际资本流动,大量国际投资和投机资本抛弃美元资产,“热钱”在国际上汇市、股市、期市等横冲直闯,引起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汇率等持续走高,石油价格飙升,亚洲刚刚抚平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引起的伤痛,“热钱”再现亚洲,是否还会像上一次那样遭受重创?因此,对:再现亚洲的“热钱”可能的滞留期探讨,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 首先,经过对历史上的金融案例分析,对“热钱”提出了自己比较独特的界定方法。笔者认为,“热钱”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热钱”是一种机会资本。“热钱”的数量巨大。“热钱”善于规避风险。“热钱”逐利性非常强。“热钱”追求更高的投机报酬率,追求资本盈利效益最大化;“热钱”善于在一种货币、一种商品战略性低点的周期渗入。“热钱”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热钱”的参与者善于利用国际上的重大时刻,捕捉机会冲击市场,进行套利。“热钱”可以创造一个概念、引起一个潮流、包装一个投机标的……即对一个投机标的,进行全方位的炒作。从而引起一个地区、地域、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羊群行为,吸引投资者和投机者的眼球,成为一个或者几个热的焦点,最终实现资本的成功套利。“热钱”流入的滞留期,并非等同于短期投机资本或者短期投资资本的一年到一年半的周期。“热钱”容易引致羊群行为。“热钱”生成一个“热”传染效应。“热钱”的热,实际上是在生产、投资、跨地域流动中,被其他投资者、投机者认同,形成规模,产生一个风潮,形成一种“热”传染效应,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因为滞留期间短而“热”,这一特点才是“热钱”最本质的特点。 使用笔者设计的一个“热钱”流动模型,通过对80年代以来的历史事件进行回顾。总结出,国际上发生的几次重大的金融危机都是国际资本流动结果,都与“热钱”有关,这些资本流动中,既包括直接投资,也包括间接投资,短期投机资本,“热钱”更是生力军,“热钱”不等同于短期投机资本、“热钱”不是通常我们认为的大约一年或者一年半流入的短期投机资本。“热钱”的滞留期更富弹性,大约持续了3-5年。 对再现亚洲的“热钱”的滞留期推断探讨,是本论文的核心章节。笔者首先分析了“热钱”再现亚洲的原因。即,“热钱”就是预期美元将中长期的走弱,从911后,美联储10次降息;到2004年之后的12次升息。美元的国内价格在不断的调升,但仍然改变不了美元国际价格的颓势。如果美元非世界最主要的结算货币,如果没有其他国家央行,特别是亚洲的各国央行,大量买入美国国债作储备,力撑美元。美元的国际价格将比现在的价格疲软的多。国际“热钱”没有维护美元国际价格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在利益的驱动下,必然会流出美元资产。使用“热钱”流动模型,以国际上主要的货币,英镑、欧元、日元兑美元的走势;亚洲主要的国家的股票指数走势、贵金属期金;期铜和炙热的石油期货价格走势为例,对再现“热钱”的滞留期进行了推理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列表,作图等做出大胆的推断:“热钱”是一些有短期中期资金的混合体,“热钱”的参与者,在发现了一个地区、一个区域、一种商品等标的有投机套利机会,就会不惜余力的进入,耐心等待机会,直到实现套利。这当中我们也要剔除系统风险,外部突发事件的影响。否则,“热钱”一直会等到重新发现新的更赚钱的投机标的,才会离去。“热钱”的“热”,实质是成为金融市场焦点的“热”,进一步形成一种“热”传染效应。而非时间短才“热”。 在美元持续走弱,欧元、日元、英镑已经上涨20-30%的水平;石油价格已经徘徊在60-70美元/桶历史高位;短期继续上涨,势必会影响到各国经济利益,影响相应国家的进出口和正常的金融秩序,各国政府和央行可能会干预,投机性“热钱”必须开辟新战场,再现亚洲的“热钱”选中的投机标的之一就是中国人民币。借助国际上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纷纷施压人民币升值,给“热钱”炒作人民币升值预期提供了天赐良机。特别是,金钱的流动最缺乏国境意识,其凶猛与飞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当他们看好人民币的升值前景是不会轻言退出的,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给国际“热钱”巨大鼓舞,可以说是,初战告捷,“热钱”还会源源不断净流入中国大陆,不达目的不罢休;“热钱”对人民币的冲击将会一浪高过一浪;除非,他们发现了新的成本更低;赚钱效应更大的新的投机标的。 本文对再现亚洲的“热钱”,化解其风险的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热钱”重返亚洲可能造成的冲击。“热钱”不仅可能使亚洲金融风暴再现,而且可能危害世界经济。目前,石油价格的狂飙,已经使得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原材料价格上升,生产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开始显现。对不可再生的能源,尽可能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热钱”涌入,使亚洲的金融市场,货币泛滥,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将导致物价的上涨;同时,由于资金充裕,融资成本低,容易导致投资过热,引致当地政府干预,货币转入加息周期,融资成本上升,资金效率使用率下降。特别是中国,没有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直接冲击,中国的金融体系没有经受过“热钱”的冲击,金融体系防范风险的法规是否健全,措施是否得当,未来将接受真正的考验。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提前做好准备,引导“热钱”化短为长,尽可能的化解金融风险。鼓励优秀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特别,抓住时机解决中国证券历史上的老问题,国有股问题。必要的时候,对短期过路资本课以高额利息税。鼓励长期投资资本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预期:金融服务业也在不断开放中;人民币盯住美元价格的重估;人民币资本账户下可以自由兑换;人民币离岸中心,例如在香港建立;最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可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中国加入亚洲东盟国家一体化,成为了10+1的成员国。都可能是成为“热钱”利用袭击人民币或者袭击中国大陆金融市场的可能的特殊历史事件和时间点。因为寄希望中国人民币升值,“热钱”纷纷追捧中国概念股票。从纳斯达克到香港联合交易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市场,不同的行业,上市的中国公司都成为了当地的投资与投机焦点,中国概念在海外被热捧。 进入中国大陆的“热钱”越多,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吸收这些外汇,投放的基础货币越多。中国大陆具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和固定汇率;中国大陆也不可能突破克鲁格曼的永恒的三角,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同时,保持固定汇率。中国大陆必然要在这三项中有所取舍,做出相应的让步。特别,外汇占款比例加大,长期以往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加大金融风险。而且,一旦这些沉淀在中国大陆的“热钱”疯狂抽逃,对中国大陆金融业的危害是巨大的。由于中国实行外汇管制,进入中国大陆的“热钱”成本较货币自由兑换的地区或国家高。因此,进入中国大陆的“热钱”对盈利预期将有更高的期望值,“热钱”还会源源不断净流入中国大陆;“热钱”对人民币的冲击将会循序渐进,一浪高过一浪;不达目的不罢休。除非,他们发现了新的成本更低;赚钱效应更大的新的投机标的。 在本论文中,笔者设计的“热钱”流动模型和笔者对“热钱”概念的界定,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留给同行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同时,也有待未来的实践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