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曾经把1917年出版的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夸为“文坛昏夜之微光,鸡群之鸣鹤”。作为“鸳鸯蝴蝶派”主要代表人物,周瘦鹃也是我国最早的文学翻译家之一,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扮演着重大角色。周瘦鹃作为一名多产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数量、翻译风格,翻译质量及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都值得学者们的关注。然而作为最早的文学翻译家之一,周瘦鹃的作品一直被世人忽视,直到近年,虽对其有所研究,但多为印象式研究,并未太多涉及到文本研究。 本文选取周瘦鹃《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中的9篇英国小说和5篇美国小说作为语料,利用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3.0,ParaConc,ICTCLAS等软件,分别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进行分析,试图归纳总结周瘦鹃翻译作品的文体特征以及译者风格,研究译者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把握译者独特的语言习惯,强调周瘦鹃为现代白话文做出的贡献,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周瘦鹃的文学翻译活动,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周瘦鹃,从而加强人们对周瘦鹃的重视,提高其文坛地位。 本文还选取周瘦鹃《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中的《鬼新娘》作为个案研究,不仅自建小型语料库,利用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3.0,ParaConc,ICTCLAS等软件从数字统计化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还从非数字统计化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刻分析,从他翻译作品中独特的用词以及语言翻译的归化异化策略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研究表明周瘦鹃翻译的短篇小说给中国文学界带来了“新气象”,不仅摆脱了文言的束缚,而且用词尽管在不同小说中重复率较高,但是却也较为丰富,句式较为多变,而且从句法上看其白话中隐隐约约透着欧化趋势。在语言上,周瘦鹃翻译的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文言与白话参杂渗透的现象,其小说采用文言简单通俗、靠拢白话的方式,其白话化的痕迹甚重,出现了似文言非文言、似白话非白话的情况;在形式上,它摆脱了古代小说传统的体制,完成了文言与白话的交替,浅近通俗的白话文让读者欣赏到了与旧小说完全不同的清新之作。它为中国白话文小说的创立起了开天辟地的作用,表明了中国的现代小说是以一种渐变而非裂变的状态出现,在其翻译中能够清晰的看到中国文言小说向白话小说发展的全过程,诠释了文言向白话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翻译在中国近代白话文小说的演变过程中、在中国小说的新旧转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深远的“承上启下”的意味,它为中国旧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对其用词和翻译策略的研究发现周瘦鹃翻译的《欧美短篇小说名家丛刻》为了迎合市民读者的阅读需求,顺应时代的要求,其翻译过多的用了归化策略,甚至出现了许多当时小说常出现的“陈词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