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 MN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侵犯脑干运动神经、损害脊髓前角细胞和锥体束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变异性疾病。该病病因至今未明,中年后发病,男性患病者偏多。起病初期症状不明显,进展缓慢且合并症多,常被误诊,发病后呈进行性发展,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极高。临床表现主要以肌萎缩、肌无力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症状为主,常伴有言语不清、肢体活动不利、吞咽功能障碍甚至呼吸麻痹。由于感觉神经并没有受到损伤,所以患者的感觉、记忆和智力等方面不会受到影响,而该病最常见的致死方式就是在患者有意识的情况下因无力呼吸窒息而死,故这种患者也被称为“渐冻人”。本病有四种类型:原发性侧索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和进行性肌萎缩。运动神经元病是世界医学疑难杂症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且病情进展迅速而无情,患者发病后常在2-5年内死亡,且由于肌肉呈进行性萎缩,四肢瘫痪废用,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患者本人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现代医学对该病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探讨如何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以及大幅度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目前医学界主要的发展方向。临床常使用的方法有口服药物、基因、免疫治疗以及移植干细胞等,但由于治疗成本偏高,一般患者无力承担高昂的治疗费而选择放弃医治,致使该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祖国传统医学根据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和体征将本病归属为“痿证”的范畴,临床以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为研究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治疗效果较为局限不能达到全面改善病人生存状况的理想状态,且仍然不能避免患者最终死亡的结局。本人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董征教授二载余,临床上接触多名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董老数十年来巧妙地运用其四纲辩证的理论结合脏腑辩证治疗该病,通过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方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方法。不仅延长了患者的寿命,也大幅度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有效的降低了死亡率,此外治疗成本较低,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和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