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从乌梅丸被记载于《伤寒论》的厥阴病篇338条和《金匮要略》的趺厥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篇,历代医家对于乌梅丸的处方有不同的见解。初期,乌梅丸是被用于治疗蛔厥和久利,随着时代的演变与外围因素,医家研发出许多不同的方剂,乌梅丸的疗效也不再被局限而是被广泛运用于不同的疾病上,因此收集不同的临床应用与证治规律,并对其探讨与研究乌梅丸的证治规律演变。方法:本研究将从历代的伤寒医家对乌梅丸的证治规律着手,分析不同的伤寒医家如:王叔和、孙思邈、许叔微和成无己,他们对于乌梅丸的见解而进一步的影响后世对于乌梅丸研究。接着探讨乌梅丸在每个不同时代如:明清时期、清末民初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文化大革命以前和文化大革命后-现代的发展,加上种种的外围因影响如:温病、不同的学派、学派演变、改朝换代、建国期间与文化大革命、科技发展与日益增加的现代文明病,乌梅丸在不同的疾病上所带来的疗效如何被发现以及加以运用。结果:1、乌梅丸在晋至金朝时期被八大伤寒医家发现在治疗厥阴病与蛔虫上有显著的疗效。他们对乌梅丸的见解,开启了后世对于乌梅丸深入研究。2、在明清时期,不再只是着重于治疗厥阴病与蛔虫,新的疗效被研发出来。瘟疫的爆发,令医家们开始对《伤寒论》有了新一层的见解,并且把乌梅丸的运用进入反思与改革。3、不同的学派对于乌梅丸的见解与争议,令后世医家开创了乌梅丸的新药方。4、朝代的演变、经济的衰退与西方文化的入侵导致西方医学被宣扬,虽对中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可是是日后中西医汇通的的契机,而乌梅丸在日后也科学化的被研究。5、民国时期,西医学的崛起为中医学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中医学不再被看重令医家们开始意识到,中医学必须科学化并使外界了解中医学的精髓所在。6、中医科学化及采用部分西医学,令药理研究开启了新的方向,也让乌梅丸在日后的有更稳定的研究发展。7、建国初期,民生潦倒。医疗资源短缺下,中医学再次被政府推动,让许多中医学术得以被传承。8、可惜,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令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有所停顿。唯文革后,各项研究才得以延续研究发展,乌梅丸就在其一。9、中西医的结合,令乌梅丸药理研究有一定的突破,并且于现代病上有一定的疗效。结论:从古至今伤寒医家对乌梅丸不间断的研究,从而推动乌梅丸临床运用的发展,所得到的结论是当某种疾病被诊断为乌梅丸方证、厥阴病、寒热错杂证、厥阴肝风证,乌梅丸在治疗上就有一定的药效。虽乌梅丸现已被广泛使用,唯其证治规律的转变与衍生过程,不被重视。因此通过资料整理与重组,有助日后的研究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