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瑶山自然保护区23个群落样地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群落进行了划分,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探讨了12种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了大瑶山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生活型、水平结构特征、垂直结构特征等。以期通过本研究了解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的物种组成、植被类型及特征,以完善大瑶山保护区植被资料,为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和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植被共记录有维管束植物129科266属546种,其中蕨类植物23科32属54种,占总数的9.89%,裸子植物6科8属11种,占总数的2.01%,被子植物100科226属481种,占总数的88.10%。(2)对大瑶山保护区23个样地进行聚类,划分为12个植被类型,相当于12个群系,这12个植被类型分别简称为:1.荷木林,2.枫香林,3.青钩栲林,4.银杉林,5.黄果厚壳桂林,6.飞蛾槭林,7.大果木姜子林,8.红楠、鼠刺林,9.拟赤杨林,10.阴香林,11.公孙椎林,12.变色杜鹃林。(3)对12个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以Shannon-Wiener指数的大小排序,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大小顺序为:群落1>群落2>群落3>群落4>群落5>群落7>群落10>群落8>群落9>群落6>群落12>群落11;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大小排序为:群落3>群落2>群落4>群落5>群落1>群落9>群落12>群落11>群落8>群落7>群落6>群落10;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大小排序为:群落l>群落3>群落7>群落10>群落6>群落2>群落4>群落9>群落11>群落8>群落5>群落12。(4)以调查数据所得径级结构来看,除群落6,10,12的径级分布呈间歇型(多峰型)外,大瑶山其他群落基本上都呈逆.J字型,即小径级的个体数量居多,随着胸径增大,立木株数减少,表明这些森林类型的天然更新状况良好。(5)对大瑶山12个群落的高度级频率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的群落除草本层、灌木层外,乔木层可以分为1~3个亚层,反映出大瑶山森林群落保存较完好,结构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