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粳稻氮肥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并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此外施用氮肥增产效果下降,传统分次施肥方式人工成本高,施肥效率低且氮肥利用率较低。侧深施肥技术结合缓释肥料,实现了粳稻增产增收并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但不同缓释速率肥料增产增收效果不同,为了探索不同缓释速率肥料氮素释放特性对寒地粳稻生长、养分吸收利用特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旨在为寒地粳稻合理一次性侧深施用缓释肥料提供理论依据。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进行粳稻大区施肥试验,供试粳稻品种为绥粳18,肥料等养分施入条件下,试验设置:46%普通掺混复合肥(CG)、48%日本包膜缓释肥(T1)、52%国产包膜缓释肥(T2)、48%国产掺混包膜缓释肥(T3)、52%国产缓释掺混专用肥(T4)5个处理,研究一次性机插侧深缓释肥料对粳稻生长、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T1与T2肥料在静水培养中初期氮素养分释放速率分别为5.66%和6.02%,符合我国缓释肥料初期氮素养分释放速率要求,可以作为粳稻全生育期一次性施用的肥料,T4肥料次之。T3处理肥料初期氮素养分释放速率较高,释放周期短,在粳稻生育期中一次性施用效果较T1、T2、T4肥料差。2.侧深一次性施缓释肥料能够满足粳稻整个生育期对养分需求,但不同缓释速率肥料对粳稻养分吸收效果不同。侧深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料与常规施肥相比,其前期养分释放符合粳稻养分吸收规律,增加粳稻分蘖成穗率,2018年分蘖成穗率较CG处理提高6.70%以上,2019年提高2.98%-6.35%。施用缓释肥料处理在粳稻生长初期干物质积累量稍逊于常规处理;两年试验中,在拔节至孕穗期,T1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较CG处理平均高出6.86%,T2处理较CG处理平均高5.82%;在粳稻成熟期T1与T2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CG处理,T1处理平均高出1.38t/hm~2,T2处理平均高出1.28t/hm~2。在两年试验中,除2018年T3处理库容量与收获指数低于CG处理外,其它施用缓释肥料处理库容量与收获指数均高于CG处理,2018库容量较CG处理平均高17.99%,2019年平均较CG处理高7.57%;2018年施用缓释肥料处理收获指数较CG处理平均增加8.99%,2019年较CG处理平均高出28.22%。T1与T2处理前期肥料在土壤中氮素养分释放速率较T3处理慢;在粳稻生长前期CG与T3处理肥料氮素养分释放速率较粳稻实际氮素需求高,导致孕穗期前粳稻生长时吸氮量过剩,前期氮素积累量较高;但到粳稻生长后期CG与T3处理养分供应不足,在成熟期T1与T2处理氮素积累量较CG处理高6.69%以上。施用缓释肥料能够促进粳稻磷钾积累量、提高粳稻氮素偏生产力、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两年试验中T1、T2、T3与T4处理氮素偏生产力较CG处理高10.57-38.82kg/kg;氮素收获指数较CG处理高8.07%以上。表明寒地粳稻侧深一次性施肥下是可行的。从养分同步吸收与利用角度来看,T1处理最好,其次是T2处理,T4处理次之,T3处理肥效较差。3.提高粳稻结实率,能够增加粳稻产量。2018年T1、T2处理产量均与CG处理且呈显著差异,T1处理产量较CG处理高14.34%,T2处理产量较CG处理增产11.26%。2019年T1处理较CG处理高2960.85kg/hm~2,T2处理较CG处理增加2373.75kg/hm~2。从产量方面来看,T1处理好于T2处理,其次是T4处理,T3处理产量较低。虽然缓释肥料成本较高,但与CG处理相比,侧深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料每亩至少增收80元以上,且降低劳动力,节约成本。各施肥处理中T1处理增收效果最好,其次是T2处理。本研究结果为减氮条件下粳稻免追肥料品种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