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中国宪法中的家(1908-1954)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1988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一直都是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一直都处在一个核心位置,它不仅是基本的社会组织单位更是在法律上拥有独立的主体地位,传统的中国社会将国家作为家庭的扩大化,将作为伦理规范的“礼”延伸到国家治理中形成家国同构的政治格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进入近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发生了重要变革,宪法作为根本法如何处理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整体的价值取向。近代宪法并没有过多的处理“家”或者说将“家”放在了一个消极地位去处理,之所以如此和当时社会的思想变化有着密切联系。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传入激发了个人观念,认为传统的家庭制度、家庭伦理制约了个人的自由和发展,而西方之所以强大在于它对人性的解放,所以他们将个人主义作为旗帜在解放思想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家庭进行批判,将两者放在完全的对立面上,倡导个人的自由和平等,将个人作为面对国家的独立主体,所以宪法中只见个人不见家。除此之外,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早期共产党人立足国情形成了革命法制观,革命法制观指导下的共产党人一方面要推到三座大山对旧道德旧伦理进行销毁,另一方面希望重新建构符合广大民众利益服务革命任务的新法律。所以早期的共产党人在宪法文件中提出解放妇女和婚姻自由,对家庭采取消极态度希望在打碎旧国家机器的同时建立新的法律、新的社会秩序。总的来说,近代中国在个人主义的影响下对传统家庭采取消极态度,将家庭和个人对立,而革命法制观对这样的价值取向进行巩固加深,共同造成了家在宪法中消失了。但观察个人主义文化浓厚的美国宪法,虽然美国宪法最初并没有任何有关家的规范叙述,但20世纪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的家庭问题的出现,美国宪法也通判例的形式介入家庭问题,这说明个人主义文化并不是完全排斥家庭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中国法律和西方法律对家庭问题的态度转变,从个人主义思想和革命法制观两方面入手分析家庭在近代中国宪法中消失的原因。同时借鉴西方宪法对于家庭问题的态度转变思考在当下的环境下,需要重新理清个人价值、自由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从中国实际出发思考现行宪法应对家庭问题予以新的回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肿瘤疫苗的安全性,研究其生物活性,为应用HSP70治疗人类恶性肿瘤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实验依据。方法用液相色谱法提纯人、小鼠肿瘤细胞中的HSP70
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认知——结构”论,为我们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参
观察2009年的社会焦虑可从个体焦虑、群体焦虑、组织焦虑和制度焦虑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回首2009年,社会转型与金融危机双重夹击,不确定性明显增多,一般公众难免会更加焦虑。只
背景:食管鳞状细胞癌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其治疗仍是世界性难题。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民族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及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最具潜力、发展最迅猛的组成部分。实地调查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均表明,基础设施缺乏、资源退化严重
目的探讨高脂饲养动脉硬化SD大鼠的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8只,分别为高脂饲料及维生素D构建动脉硬化大鼠模型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和空
红外预警系统首要工作任务是高预警概率、低虚警概率地对视场内的潜在威胁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分类和识别(DTCI),为攻防体系提供有效的预先保障。红外预警系统关注的对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