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狼疮性肾炎(LN)是SLE的主要合并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控制狼疮性肾炎病情的发展是决定SLE疾病预后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型免疫抑制的面世,激素联合新型免疫抑制剂治疗LN的方案被大力推广尽管这类疗法明显提高了LN患者的临床疗效,但同时也存在着毒副作用明显,激素抵抗,激素依赖,患者依从性差、不能持续用药等诸多问题。故近年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我国LN治疗的一大重要研究方向。综观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多数学者已通过研究证实中医药对狼疮性肾炎治疗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有着广阔的前景。研究目的通过对入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狼疮活动评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观察统计,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意义,为临床制定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核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我院(广东省中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共39例确诊为LN且处于活动期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选病例采取自身前后对照,西医治疗上病情重度活动患者予糖皮质激素lmg/(kg·d)口服,6-8周后开始每月减量10%,同时配合CTX0.8g/月静脉滴注,总量6-9g;轻、中度活动患者予规范化糖皮质激素0.4-0.6mg/(kg·d)口服,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如来氟米特(10mg qd)、或硫唑嘌呤(100mg qd)、或普乐可复(1mg q12h)或霉酚酸酯(0.75g bid),以及西医对症治疗;中医对纳入患者按统一证型和中药汤剂对病人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以3个月为一疗程,一般为2个疗程,用药期间对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症状(病情分级)、病情活动指、主要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标等进行监测,6个月后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研究结果(1)本研究39例患者中,男性7例(17.9%),女性32例(82.1%),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62岁,平均年龄为25.6±11.11岁。未行肾穿刺活检术14例(35.9%),行肾穿刺活检术25例(64.1%),其中Ⅱ型1例,占肾穿刺患者4%,Ⅲ型3例,占12%,Ⅳ型15例,占60%,V型4例,占16%,Ⅳ+Ⅴ型2例,占8%;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型16(41%)及脾肾气虚13(33.3%)型多见。(2)治疗前按SLEDIA评分分级,轻度活动14(35.9%)例、中度活动15(38.5%)例、重度活动10(25.6%)例;治疗后9例(23.16%)患者无活动,轻度活动21(53.8%)例,中度活动9(23.1%)例,无重度活动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分级结果提示,治疗前临床表现为轻症者22例(56.4%),中度15例(38.5%),重症2例(5.1%),治疗后中、重症患者均转为轻症,治疗后患者症状总积分较前降低(P<0.05)。(3)治疗6个月后与尿蛋白,尿蛋白定量减少(P<0.05)、血清白蛋白升高(P<0.01),血沉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血清补体水平较前有上升趋势(P<0.01),抗核抗体滴度下降(P<0.05),抗ds-DNA、抗SSA、抗SSB抗体阴性率均较前增加(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本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尿酸、转氨酶及血细胞计数较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例(5.12%)上呼吸道感染,1例(2.56%)出现白细胞减少,1例(2.56%)出现肝功能轻度受损,经积极治疗后短期内恢复正常。(5)本组患者完全缓解14例(35.9%),部分缓解22例(56.4%),无效3例(7.7%),总有效率92.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病人由诱导缓解期进入缓解维持期,降低尿蛋白,可以使补体、血沉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大部分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并可明显减少激素毒副作用的发生。通过自身前后对照,初步探讨出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狼疮性肾炎可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