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私募基金从1993年开始初具雏形至今已有23年的历史,由于其经营管理大多都在灰色地带进行,故滋生很多违法行为,之后股市动荡也使得大批私募基金亏损出局,这使得私募基金市场迫切需要有监管者参与以保证整体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投资者资金的安全。阳光私募基金是借助信托公司平台发行的,经过监管机构备案,资金在第三方银行进行托管,有定期业绩报告的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基金,由于借助信托公司发行,阳光私募基金的管理运作与一般私募证券基金相比,更加规范和透明,更能够保证私募认购者的资金安全。阳光私募基金作为我国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的产物,其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不到十三周年,不过其发展速度相当迅猛,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存续阳光私募基金共有9429只,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2577.39亿元。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理财方式已经不再拘泥于存款、股票等传统的理财手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而作为门槛较高的理财工具的阳光私募基金,已经越来越被较富裕人群所接纳,不过由于其风险较大,《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也规定其不得承诺保本及最低收益,故阳光私募基金的表现对投资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作为国内重要的投资理财工具之一的阳光私募基金,其管理和投资水平受到了多方的密切关注,而根据收益分配的优先顺序,阳光私募基金又分为受托人优先享受投资收益的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和委托人优先享受投资收益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本文挑选出存续时间已满三年的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28只和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719只,通过计算它们的Sharpe、Treynor、Jensenα、索提诺等一系列的基金绩效评估指标,比较分析结构和非结构化基金各自的优势以及局限性,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综合投资评价,让投资者在理财的同时有一个直观、详细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