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1843-1916)是享誉国际的“世界主义”作家。在他长达五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从最初的《看守和受监护者》,《罗德里克·哈德逊》到最终未完成德手稿《象牙塔》,涵盖了包括小说,评论,游记,传记和剧本等多种文学体裁,几乎都吸引了国际评论界的注意,获得到很多荣誉,被称为美国“现代主义”小说先驱。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文化边缘人,詹姆斯所创作的小说中的国际主题已自成一派,国内研究也集中在这一点上,且主要关注其长篇小说。我国的亨利·詹姆斯研究起步较晚,对他的中短篇小说研究更是乏善可陈,国内学术界鲜少有人关注他早期中篇小说的婚恋困境与身份认同危机。因此,我国现阶段的亨利-詹姆斯研究成果尚不丰富,存在着诸多盲区需要填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研究潜力。
作为对于詹姆斯早期中篇小说中女性的婚恋困境与自我拯救的研究,将“认同”作为切入点,为詹姆斯中篇小说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丰富当下研究成果。本文以《黛西·米勒》、《德莫福夫人》、《华盛顿广场》这三部中篇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借用社会学、文化学等理论,并以欧美大陆的社会关系为依托,力求对詹姆斯小说中的婚恋困境及文化升华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绪论部分介绍亨利·詹姆斯的生平及创作,总结了当下国内外的詹姆斯研究现状,陈述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提出研究“婚恋困境”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分为两节,主要概括分析詹姆斯小说中的三类婚恋观,即在社会关系中追求文化、爱情及贵族身份的失败与理想之破灭。通过社会交换的相关理论,得出詹姆斯早期小说中普遍存在的婚恋困境的现实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既有个体性又是两种异质文化的共有性。
第二章分为三节,主要从小说的具体叙述上论述詹姆斯是如何通过“婚恋关系”来揭示其背后所隐藏的身份认同危机。第一节是从以黛西·米勒为代表的美国人在追求欧洲文化时所遭受的文化差异高墙的阻挡,最后导致毁灭,表现其对欧美文化的认同危机。第二节是以凯瑟琳在追逐爱情道路上遭遇的“金钱”考验,及其终老一生的结局来表现“两性”认同危机。第三节则从德莫福夫人俞斐美的“贵族梦”的幻灭,表现了社会关系中的“阶级”认同危机。
第三章分为三节,主要从小说女主人公在婚恋困境中的自我选择表现出来的自我拯救。第一节黛西·米勒的死带来了异域文化的反思。第二节凯瑟琳的单身让男性社会意识到女性的独立与自尊,获得男性社会的认同。第三节,俞斐美的坚贞赢得了朋友的尊重与贵族丈夫的忏悔,获得了人格上的尊严和重新界定。
第四章分为两节,在前三章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詹姆斯小说的婚恋困境与自我拯救背后的文化隐喻。第一节着重表现“婚恋表皮”下的文化内核,第二节则主要讲叙自我救赎过程中的文化升华。
结语部分首先对全文进行总结,其次论述婚恋困境及身份认同危机在当今社会中的普遍性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