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筛选并优化针刺结合微电子神经桥在中风偏瘫患者上肢手、腕功能重建治疗中的有效穴位组合。2.观察利用针刺式微电子神经桥能否实现患者健侧手带动患侧手运动。方法:1.用无纺布自粘附体表刺激电极和多通道刺激仪Master 9对13名健康志愿者手阳明大肠经上能否引起腕背伸动作的穴位依次探找,若产生动作则改变刺激信号脉宽并观察记录动作的变化及其对阈值电流的影响。2.用体表小电极分别对12名健康志愿者循行于五指的五条经脉上能否引起手指指屈动作的穴位进行实验探寻,不断改变激励脉冲幅值,观察、记录被控制手指指屈运动情况及其他四个手指反应,包括志愿者舒适度等感觉。然后选取10名志愿者,利用前面实验得到的最佳穴位组合进行针刺实验,记录引发和谐五指屈动作的阈值电压的大小。3.临床筛选2例中风偏瘫病人,针刺患者患肢控制五指指屈的穴位组合,通过使用自制MENB-II-02型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重建仪,观察是否能实现患者健侧手带动患侧手手指指屈的动作。结果:1.腕背伸动作实验显示,将刺激电极贴于手三里或上廉穴处,能引发较为和谐的腕背伸动作,且在脉宽大小改变的情况下,上廉穴处所需要的阈值电流均小于手三里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五指指屈动作实验发现了引起五指指屈的穴位组合。它们分别为:拇指是鱼际-尺泽,食指是合谷-阳溪或合谷-温溜,中指是曲泽-郄门,无名指是中渚-外关或中渚-支沟,小指为腕骨-支正,与其他穴位组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0名志愿者的这七组穴位,结果显示引起五指指屈的均值电压在1-2V之间波动,其中拇指和中指所需的电压值略大,接近2V,其余手指指屈的电压值均在1.5V以下。3.临床观察显示,采用针刺穴位来输入肢体信号,利用MENB-Ⅱ-02型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重建仪,可以实现患者健侧手带动患侧手手指指屈的动作。结论:1.刺激手三里或上廉穴处能产生较为和谐的腕背伸动作。2.刺激鱼际-尺泽、合谷-阳溪或合谷-温溜、曲泽-郄门、中渚-外关或中渚-支沟及支正-腕骨可以引起较为和谐纯粹的五指指屈动作,是否存在更好的刺激位点尚待进一步研究。3.针刺式微电子神经桥可以实现中风偏瘫患者健侧手带动患侧手进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