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遵循结构生物学的专业方向以晶体学的方法研究两种生物来源的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一部分主要研究药用植物香茶菜二萜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研究非洲爪蟾(Xenopus)5SRNA和转录因子TFⅢA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第一部分关于香茶菜二萜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中,以晶体学的方法研究一系列香茶菜二萜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合已有报道的香茶菜二萜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以及药理活性数据,对其结构与抗肿瘤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预测。 香茶菜属植物二萜化合物数目繁多,多年的研究表明,其中许多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由此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 我们培养了单晶并解析了10个香茶菜二萜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合已有报道的23个晶体结构,对24个二萜化合物的结构类型进行了精确分类,并预测其他化合物所属的可能类型。在这一基础上,将已知活性化合物归属于各个结构类型,分析其与活性的关系,初步预测了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即: ①.α—亚甲基环戊酮结构、14β—OH及在15位酮基附近的氧原子协同作用组成活性中心; ②.17位碳的不同空间取向,对活性将产生影响; ③.以活性中心为基础,分子结构骨架的不同,不影响化合物的活性; ④.各类型分子骨架的A环部分与生物活性无关。 本文对活性中心的预测与文献报道基本相同,17位碳的不同指向及氧原子的空间位置对活性的影响的预测是第一次提出;而对骨架与活性关系的预测则亦为第一次。 全部10个晶体结构均为首次报道。 根据我们关于构效关系的分析结果,在本论文首次报道的10个香茶菜二萜化合物中,我们预测,其中的4—epi—henryin A acetate和Longikaurin B同已被药理试验证实的Trichorabdal B,Xindongnin A,Phyllostachysin A一样,可能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他4种(见构效关系表)同已被药理试验证实的Sculponeatin B一样,不具有抗肿瘤活性,或活性很低。 与此同时,检验了文献上一篇关于冬凌草甲素晶体结构的实验数据,纠正了关于不对称单元内存在着两个冬凌草甲素分子不同的绝对构型的不正确结论,证明该两分子的构型完全相同。 在学习期间,共发表论文5篇,包括第1作者2篇;单独署名综述1篇。 在第二部分关于5SRNA与转录因子TFⅢA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以晶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