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孔道中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8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的持续发展,对页岩油气、致密岩油气、煤层气等连续相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快速深入,而超低渗透率是非常规油气开发主要掣肘。在纳米孔道中,由于纳米尺度效应,烷烃大多吸附在岩石表面或者由于孔喉的阻塞效应难以采出。研究表明,将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注入非常规油藏中,不仅能溶胀原油降低原油粘度,还能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进而有效地提高非常规油的采收率。由于常规实验手段在研究纳米孔道中的油气渗流规律受到极大限制。因此,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构型的纳米孔道中,超临界CO2驱替吸附原油及促进原油通过孔喉的微观过程与作用机制。通过对比CO2驱、水驱及水CO2交替驱的驱油效果与驱油过程,发现水CO2交替驱能够更为高效地剥离吸附态原油。CO2和水段塞在水气交替驱中可发挥不同的作用:CO2段塞选择性剥离并溶胀吸附原油中的非极性组分;水段塞能够与CO2段塞形成良好的界面并将溶胀的吸附态原油推出孔道;进一步地,CO2与水段塞间存在协同效应:较高的原油剥离效率、拓宽的孔道输运半径、促进孔道中水的排出等。最终提高纳米孔道中原油采出率。通过建立纳米孔喉模型,考察了油滴在输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受力情况,发现油滴由大尺寸孔道进入小尺寸孔道过程受到较大的阻碍。定量计算发现油滴由大孔进入小孔需要跨越一个能量势垒,这个能垒是由油滴的形变能、油滴与孔壁间的相互作用及贾敏效应产生的毛细管阻力三者共同作用产生的。进一步地,当注入CO2时,油滴通过孔喉的能量势垒减小,临界驱替阻力降低。深入分析表明:(1)CO2能快速扩散进入油相溶胀油滴,降低油滴粘度,进而利于油滴形变;(2)CO2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进而降低贾敏效应产生的附加毛细管阻力;(3)CO2能在油和孔壁间起到一定屏蔽和润滑作用,减小孔壁对油的滑动阻力进而促进油滴的快速运移。上述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CO2在非常规油藏开发中提高采收率的微观机理,对工程施工工艺设计及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而干旱灾害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居于自然灾害之首。目前干旱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
职工的幸福感,实质上就是职工对企业和工作的满意度。泰安公交工会在提升职工幸福感上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工会的职能与职工幸福指数有机结合,把为职工办好实事与建设幸福公
我国第一条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在锦州投产为填补我国无高档钛白粉的空白,替代进口,辽宁省锦州铁合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人民币,兴建了我国第一条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
绿色住宅设计是时代的需求,它是基于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原则和资源高效利用原则,而设计建造的一种能使住宅内外物质能源系统良性循环,无废、无污、能源能实现一定程度自给的新
以聚乙烯醇、三聚氰胺为改性剂,改性由环己酮、尿素、甲醛和糠醇缩合而成的糠酮呋喃树脂,该树脂是一种新型铸造用的呋喃树脂。反应分三步:酮醛缩合、脲醛缩合、合成树脂。改性
2007年8月,在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败虎堡村发现了一座辽代经幢,呈六面柱体形,残高0.18米,对宽0.27米,其余各边长分别为0.13米、0.075米、0.11米0.17米、0.16米。盖顶、身、基座不存嘲。该经
肠道菌群对维持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编码的基因数量是人体基因的100多倍,被称之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人体的基因难于改变,而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则相对容易。
安徽省水资源丰富,但随着全省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自然和人为方面的原因,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分析安徽省水资源现状及其特点基础上,指明了安徽省
采用乌头碱和人肠内细菌体外温孵的方法,探讨乌头碱在肠内的生物转化规律.乌头类生物碱在ESI正离子模式条件下形成质子化分子[M+H]+,利用离子阱电喷雾串联质谱和傅立叶离子回
《秦始皇东侧第三号兵马俑坑清理简报》曰:“在二、三号坑之间还有一个未建成的废弃坑,面积约4600平方米,仅有土扩,未发现木构建筑遗迹及砖铺地,也未见陶俑、陶马等文物,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