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亚以东南地域固有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系统的研究以我国地方绵羊品种、滩羊、小尾寒羊、湖羊、同羊和洼地绵羊作为研究对象,并引用国外学者以相同实验方法获得的其他分布于我国周边国家的10个中亚以东南固有绵羊群体用作分析背景,采用多种群体遗传学分析思想探讨中亚以东南地域固有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系统,结果表明:1、经典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STRUCTURE软件动态分类、遗传贴近度分析以及F统计量分析,均表明可以支持将中亚以东南地域固有绵羊群体划分为“蒙古羊系统”、“藏羊系统”和“南亚-东南亚羊系统”,各系统划分与其所处地理分布基本符合。2、主成份分析表明前8个主成份的累积贡献率达86.186%,其中前3个主成份累积贡献率达50.172%,第一、二、三主成份分别解释总变异的23.3454%、14.4035%、12.4235%,主成份分析的2D和3D散点图基本反映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关系和亲缘系统构成;主成份解释总变异的比例越大,越能准确地反映群体间的关系。3、利用适于多位点数据推断群体遗传结构的STRUCTURE软件得到的假定分类数为2类或3类是比较合适的,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相同,而且更能揭示群体间的真实关系。4、F统计量分析支持将中亚以东南固有绵羊群体划分为“蒙古羊系统”、“藏羊系统”和“南亚-东南亚羊系统”,三大亲缘系统间遗传差异较大;在所有座位“蒙古羊系统”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最小,在共显性座位上“藏羊系统”的遗传分化系数最高,在显隐性座位上“南亚-东南亚羊系统”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最大。5、首次尝试选择“已知群体集团”中亲缘关系最先聚为一类的(即育成历史最长的)群体或组合群体视为单一始祖群或合并始祖群用于遗传贴近度分析,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