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意义与目的:
肝细胞损伤是多种肝脏疾病共有的一种病理变化,其长期存在往往是导致肝纤维化,甚至是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因此防治肝细胞损伤是临床肝病治疗的主要环节之一。肝细胞损伤机制复杂,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肝细胞损伤的认识已进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对中医防治肝细胞损伤作用机制的认识也由保护肝细胞膜、降低转氨酶等浅层面逐渐深入。肝细胞损伤是一种由多因素介导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损伤的结果是肝细胞可能发生凋亡或坏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相比其他机制来讲,细胞凋亡在肝细胞损伤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Caspase(半胱天冬酶)介导的细胞凋亡是当前肝细胞损伤凋亡机理研究当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而中医药在此方向的研究较为分散,尚未形成体系。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广泛用于肝胆、消化、免疫等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医学认为引起肝细胞损伤的病因多为感受时邪,或饮酒过度,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等,脾虚、阴虚及瘀血是其常见的病理改变,但小柴胡汤中健脾、养阴及活血的药力却显不足。依据导师的临床经验,本课题在原方基础上加入茯苓、白术、白芍、当归、丹参等健脾、养阴及活血中药构成加味小柴胡汤。根据中医防治肝细胞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趋势,通过观察加味小柴胡汤对刀豆蛋白A、D-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评价与比较加味小柴胡汤的抗肝细胞损伤作用,并通过对信号通路调节相关基因及其表达的检测,探索加味小柴胡汤对小鼠肝细胞损伤中肝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调节的作用机制。
方法:
1.两种小柴胡汤急性毒性实验(改进寇氏法):NIH小鼠随机分为小柴胡汤80g/kg/d组、40g/kg/d组、20g/kg/d组、10g/kg/d组,加味小柴胡汤80g/kg/d组、40g/kg/d组、20g/kg/d组、10g/kg/d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加味小柴胡汤组及小柴胡汤组均按80、40、20、10g/kg/d的剂量配制给药,正常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后观察5天,逐日记录中毒症状、死亡情况,死亡动物及时尸解,记录病变情况,若肉眼可见病变组织时,进行该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检查。通过上述实验的观察,以测定不同浓度的加味小柴胡汤及小柴胡汤对小鼠的毒副作用,从而确定试验的剂量范围。
2.两种小柴胡汤对刀豆蛋白A所致急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将NIH雄性小鼠分为加味小柴胡汤大、中、小剂量组、正常组、联苯双酯组、模型组及小柴胡汤组。分别于首日上、下午和次日下午按加味小柴胡汤40、20、10g/kg/d,小柴胡汤40g/kg/d,联苯双酯150mg/kg/d剂量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4h,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小鼠均一次性尾静脉注射ConA 20mg/kg,禁食,不禁水,建立ConA致小鼠急性肝细胞损伤的动物模型。8h后摘小鼠眼球取血,不抗凝取血清。血清获取后分为两部分,分别置于-20℃和-70℃冰箱中保存。取肝左叶组织,10%甲醛溶液固定。通过对肝细胞损伤小鼠的ALT、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小鼠干扰素γ(IFN-γ),以及对肝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探讨及比较两种小柴胡汤可能的保肝降酶、TNF-α、IFN-γ含量的改变、防止肝细胞损伤的作用和机理所在。
3.加味小柴胡汤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将NIH小鼠6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小柴胡汤大、中、小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分别给小鼠以加味小柴胡汤40、20、10g/kg/d,联苯双酯150mg/kg/d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7天,第6天,模型组和治疗组按0.5g/kg剂量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建立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细胞损伤的动物模型,正常组同时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4h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小鼠处死后,迅速取出肝脏,10%甲醛溶液固定。通过对肝细胞损伤小鼠的ALT、AST、SOD、MDA、NO,半定量RT-PCR法检测Fas及FasL基因mRNA表达以及肝组织病理检查等指标的检测,探讨加味小柴胡汤的保肝降酶、抗氧化、防止肝细胞损伤及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理所在。
结论:
1.加味小柴胡汤对多种原因所致小鼠急性肝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在刀豆蛋白A所致急性肝细胞损伤模型中效果优于小柴胡汤。
2.加味小柴胡汤对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分泌、对抗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对抗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关。这为今后中医药防治肝损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进一步开发和研究传统方剂打下初步的基础。加味小柴胡汤抗肝损伤的药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