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⑴探讨根治切除术后Ⅲ期胸段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临床和分子预后因素。⑵筛选Ⅲ期胸段ESCC术后预后预测因子的最佳组合以及建立Ⅲ期胸段ESCC术后个体化预后预测的数学模型。
方法:①对361例手术切除的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②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98例根治切除术后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35种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并利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这些分子标记物对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③在198例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中,以130例作为训练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筛选Ⅲ期ESCC术后预后预测因子的最佳组合并建立预后预测的数学模型,再用此模型对68例验证集中单个病例的预后进行个体化预测,观察预测结果与该68例患者术后的实际生存状况是否符合。
结果:⑴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是否有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3小时组和>3小时组)、T分期、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个数及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等6个临床因素与Ⅲ期胸段ESCC患者术后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T分期、淋巴结转移度和手术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⑵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分子标记物中Bcl-2、caspase-3、CD44V6、D2-40、fas、P53、P130和β-catenin等8个分子指标与Ⅲ期胸段ESCC患者术后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Bcl-2、CD44V6和fas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⑶研究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从临床特征和分子标记物表达情况中筛选出肿瘤位置、Bax、caspase3、cd44v6、CerbB2、COX、CyclinD1、E-cadherin、EGFR、Ezrin、fas、galectin、ID1、Ki67、nm23、P27、P53、P63、PCNA、PTEN、Rb、survivin、TIMP1、VEGF、β-catenin等25种指标,组合构建出Ⅲ期ESCC患者术后的预后预测模型SVM-eso-3。⑷利用分子信息和数据挖掘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对验证组68例Ⅲ期ESCC患者进行术后5年的个体化预后预测,敏感度为88.6%,特异度为62.5%,阳性预测值为81.3%,阴性预测值为75%,总的预测正确率为79.4%。
结论:①T分期、淋巴结转移度、手术并发症和分子标志物Bcl-2、CD44V6、fas与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的预后相关。②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筛选出肿瘤位置、Bax、caspase3、cd44v6、CerbB2、COX、CyclinD1、E-cadherin、EGFR、Ezrin、fas、galectin、ID1、Ki67、nm23、P27、P53、P63、PCNA、PTEN、Rb、survivin、TIMP1、VEGF、β-catenin等25种指标,组合构建的预后预测模型对验证组68例Ⅲ期胸段ESCC患者进行术后5年的个体化预后预测,敏感度为88.6%,特异度为62.5%,阳性预测值为81.3%,阴性预测值为75%,总的预测正确率为79.4%。③以分子信息和数据挖掘为基础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不仅可以优化筛选出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预后预测因子的最佳组合,而且可以成功实现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个体化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