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生态环境追求绿色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类的发展应该是在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前提下,社会经济与人类福利同步。自然资源中森林称为地球的肺,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足迹模型是考量自然所提供的资源是否与人类消费的量相匹配、是考核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研究方法,目前被引用到很多领域,研究成果较显著。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核算安徽省森林资源的生态足迹承载力和人口承载力,做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分析为文章的主要旨意。
文章在综述目前人口承载力和森林承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后,又介绍了本文主要的两种理论支撑,人口理论和生态足迹理论;然后整体说明了生态足迹模型中的相关概念和计算公式;再根据公式和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安徽省2003年至2013年的森林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之后用两种生态评价方法,生态盈余或赤字及生态压力指数评价安徽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程度;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森林人均生态足迹值的主要贡献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赤字原因;最后在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测算了安徽省各年森林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数。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生态足迹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森林资源主要功能是人口的林产品消费及吸收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对应为生物资源账户和碳足迹账户,生物资源消费品包括水果、干果、木本油料、竹材和木材:碳足迹账户为6中化石能源的消费,原煤、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及电力。计算中的参数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分别取1.41和0.95,数据来源于刘某承等(2010)的计算结果。
2、计算出安徽省各年的森林人均生态足迹,两个账户差距较大,生物资源账户从2003年的0. 035hm2/人增加到2013年的0.083hm2/人,碳足迹账户200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0.787hm2/人,2013年为1.9317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稳中有升,2003年为0. 0842hm2/人,2013年为0.0867hm2/人。生物资源账户在2003年至2013年一直处于生态盈余状态,盈余水平递减,碳足迹账户则一直是生态赤字,并且赤字水平逐年增大,属于严重超载。
3、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找出安徽省森林人均生态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排序后顺序为:焦炭人均生态足迹>原煤人均生态足迹>原油人均生态足迹>柴油人均生态足迹>木材人均生态足迹>电力人均生态足迹>燃料油人均生态足迹>水果人均生态足迹>汽油人均生态足迹>竹材人均生态足迹>木本油料人均生态足迹>干果人均生态足迹。结果显示森林人均生态压力主要来自于碳足迹账户的能源消费,生物资源人均生态足迹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不大。
4、基于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计算出安徽省森林生物资源2003年可承载14785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可承载人数6300万;碳足迹账户2003年承载人口数为659万,2013年下降至271万,两大账户可承载人口差距显著。生物资源尚可供养目前实际人口,但碳足迹占用的森林资源可供养人数,2013年不到实际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5、最后由安徽省的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基本概况,提出三方面建议:生态足迹的需求方面推广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生态足迹的供给方面营造生态林、优化林分结构;人均生态足迹方面转变消费模式,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生态足迹模型是考量自然所提供的资源是否与人类消费的量相匹配、是考核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研究方法,目前被引用到很多领域,研究成果较显著。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核算安徽省森林资源的生态足迹承载力和人口承载力,做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分析为文章的主要旨意。
文章在综述目前人口承载力和森林承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后,又介绍了本文主要的两种理论支撑,人口理论和生态足迹理论;然后整体说明了生态足迹模型中的相关概念和计算公式;再根据公式和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安徽省2003年至2013年的森林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之后用两种生态评价方法,生态盈余或赤字及生态压力指数评价安徽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程度;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森林人均生态足迹值的主要贡献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赤字原因;最后在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测算了安徽省各年森林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数。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生态足迹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森林资源主要功能是人口的林产品消费及吸收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对应为生物资源账户和碳足迹账户,生物资源消费品包括水果、干果、木本油料、竹材和木材:碳足迹账户为6中化石能源的消费,原煤、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及电力。计算中的参数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分别取1.41和0.95,数据来源于刘某承等(2010)的计算结果。
2、计算出安徽省各年的森林人均生态足迹,两个账户差距较大,生物资源账户从2003年的0. 035hm2/人增加到2013年的0.083hm2/人,碳足迹账户200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0.787hm2/人,2013年为1.9317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稳中有升,2003年为0. 0842hm2/人,2013年为0.0867hm2/人。生物资源账户在2003年至2013年一直处于生态盈余状态,盈余水平递减,碳足迹账户则一直是生态赤字,并且赤字水平逐年增大,属于严重超载。
3、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找出安徽省森林人均生态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排序后顺序为:焦炭人均生态足迹>原煤人均生态足迹>原油人均生态足迹>柴油人均生态足迹>木材人均生态足迹>电力人均生态足迹>燃料油人均生态足迹>水果人均生态足迹>汽油人均生态足迹>竹材人均生态足迹>木本油料人均生态足迹>干果人均生态足迹。结果显示森林人均生态压力主要来自于碳足迹账户的能源消费,生物资源人均生态足迹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不大。
4、基于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计算出安徽省森林生物资源2003年可承载14785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可承载人数6300万;碳足迹账户2003年承载人口数为659万,2013年下降至271万,两大账户可承载人口差距显著。生物资源尚可供养目前实际人口,但碳足迹占用的森林资源可供养人数,2013年不到实际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5、最后由安徽省的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基本概况,提出三方面建议:生态足迹的需求方面推广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生态足迹的供给方面营造生态林、优化林分结构;人均生态足迹方面转变消费模式,倡导绿色低碳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