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物质和服务的支撑,实体经济正是创造和提供这些物质、服务的经济活动,是国家的经济支柱。金融行业给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但近年来金融空转现象严重,资金更是脱实向虚,以致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利用效率会影响金融资源的流向,利用效率高,不仅会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对金融自身的发展带来好处;利用效率低,不仅造成金融资源的浪费,也会导致金融资源不再流向实体经济。本文以我国30个省的实体经济金融资源利用效率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分别测算了东、中、西部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利用效率,并利用Malmquist指数分解了效率指数,全面探析了我国实体经济利用金融资源的效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无论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2006—2015年期间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利用效率是呈下降趋势的,虽然三个地区在某些年份的效率是上升的,但整体趋势是下降的;第二,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利用效率呈上下波动的态势,且波动较大;第三,各省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利用效率均在下降。影响实体经济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因素如经济发展质量、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储蓄投资转化率、金融空转现象;微观因素如资金管理内控制度、风险控制水平。因此,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分析提高实体经济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宏观层面,第一,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第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金融资源更多的流向实体经济;第三,改革金融机构的内部结构,提高其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加强中西部建设,吸引金融资源向中西部流动,缩小区域间储蓄投资转化率;第四,做大做强各地区支柱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实体经济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微观层面,第一,构建科学、完善的资金管理内控制度,是实体经济有效利用金融资源的重要保障;第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对投资项目做严格的可行性分析,从而进行审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