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磺为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雌雄同体动物,我国华东沿海分布有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等4种石磺,后3种为我国大陆沿海新纪录种;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暂养分别观察了其生态习性和外部形态,测定外部主要生物学性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种石磺的生活区域是分别从潮间带中潮区至高潮区再到潮上带而呈现梯度分布状态,生活区域的不同导致生活习性、呼吸方式、外部形态以及内部结构的差异;4种石磺外部形态差别明显,身体背部和腹足的颜色不同,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没有背眼,腹足灰黑色或灰白色,唯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有树枝状鳃。主要生物学性状数据分析得出足长和足宽是典型代表数据,判别分析得出呼吸孔至身体末端距离与肛门至呼吸孔的距离的比例是属种间具有显著性意义的观察指标,从外形及内部主要结构比较发现将它们分属4个种是准确的。外部形态的特殊结构的主要差异可作为石磺科分类的主要依据;比较我国华东沿海石磺的外部形态学能为石磺科贝类模式种资料的重新修订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石磺生殖系统是由交媾器、生殖沟、生殖器本部构成;交媾器是由阴茎、恋矢、恋矢囊、输精管、雄性生殖孔、雌性生殖孔、雄性附属腺、阴茎牵引肌组成;生殖器本部包括两性生殖腺、卵黄腺、蛋白腺、受精囊、支囊。在石磺繁殖季节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和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四个种的贝类进行生殖系统的比较研究,活体解剖后实验所需组织经Bouin,s液固定24h后切片观察。结果显示,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三种石磺的恋矢分叉与腹部肌肉相接一端为阴茎牵引肌,分叉另一端为输精管,且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的阴茎牵引肌是连接在腹部后端肌肉中而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是连接在腹部前端的,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没有阴茎牵引肌;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的输精管与恋矢囊相连;四种石磺的交媾器在身体内部并没有直接的管道与生殖器本部相连,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繁殖交配季节时生殖沟会闭合形成连接生殖器本部与阴茎的主要管道,表明精子在个体内部的输送主要是通过生殖沟完成的,这对石磺的授精机制研究有重要的意义。组织切片显示,两性生殖腺主要由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组成,能够产生精子和卵子;蛋白腺中含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卵黄腺由白色脂肪细胞组成,其中富含油滴。瘤背石磺属雌雄同体动物。雌雄同体动物的交配行为和规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利用身型大小与交配之间的关系来推测雌雄同体动物的交配规律是一个重要的手段。通过实验室研究观察及数理分析结果显示:瘤背石磺的求偶行为方式是两个或三个个体进行追逐,追逐的个体具有随机性,其交配行为方式较复杂,既存在同型大小个体间交配,也有异型大小个体间交配,并且小个体更趋向于充当雄体而大个体充当雌体。瘤背石磺在繁殖季节时会出现多次的交配高峰期,在各交配高峰期的交配形式具有差异,并且瘤背石磺具有发生互惠性交配的条件。研究我国华东沿海4种石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显示:石磺消化系统由消化管、胃及消化腺3部分所构成的。消化管包括口球、食道、肠道和肛门;胃分为贲门胃和幽门胃;消化腺由唾液腺、肝胰腺和肛门腺所构成,4种石磺中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和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无肛门腺。切片显示4种石磺消化系统结构组成的显微结构基本相同,食道、胃和肠道是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构成,粘膜下层随粘膜层向内腔凸起形成皱褶,肌肉层一般为环肌,粘膜下层为疏松的结缔组织。肝胰腺中含有大量的肝小管与肠道和胃相连;唾液腺呈簇状,由腺泡和导管构成。4种石磺神经系统都是由食道神经环和口腔神经节构成,在神经环上附着一薄层白色稍透明的结缔组织纤维鞘。食道神经环由5个神经节相互连接在一起所形成,分别为单一的脑神经节、、脏神经节、足神经节和成对的侧神经节。脑神经节与口球神经节之间有连索,口球神经节由脑神经节控制,分为左右各一个,中间由口球神经节连索连接。口球神经节上分别连有上咽神经、唾液腺神经、唇瓣神经、口舌神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