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资本市场上,有关高管薪酬的信息历来都是公众热议的话题之一。这主要与薪酬背后所隐含的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有关。按照最优契约理论的说法,只要让高管所获取的薪酬数额与业绩表现相挂钩便可有效解决委托代理双方之间所存在的代理问题。但是,近些年不断被曝光的“天价薪酬”现象刷新了人们对代理问题的看法:薪酬契约非但没能使代理成本下降,甚至可能已经演变为代理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情况便是高管薪酬所表现出的粘性特征,而最优契约理论却无法对其作出合理解释。国外学者所提出的管理层权力理论指出,高管有动机借助自身所拥有的权力去追求薪酬福利。而该理论又能否解释新兴市场国家薪酬领域所表现出的粘性特征,即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粘性存在怎样的联系?而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媒体报道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能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调节?事实上,从报道内容的态度倾向性来讲,媒体报道可划分为负面性、非负面性两种报道类别。那么,哪一类报道更有利于发挥调节作用?而两类报道在调节作用方面所存在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国企还是非国企当中?为此,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18年间的样本数据,首先研究了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粘性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其次,通过薪酬粘性数值的变化大小,去比较两类报道的调节程度。最后,考虑产权性质,去判断两类报道在调节作用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一类企业当中。实证结果发现:(1)管理层权力能够正向促进高管薪酬粘性,即随着手中权力的增大,高管越容易对自身的薪酬实施操纵行为,最终使得高管薪酬的粘性程度进一步加大。(2)相较于非负面性报道,负面性报道缓解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粘性之间关系的作用更明显。虽然非负面性报道也能够负向调节管理层权力与薪酬粘性之间的关系,但效果明显弱于负面性报道。(3)两类型报道在调节作用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当中,即相较于非负面性报道,负面性报道在调节作用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国企当中。而对于非国企而言,两者均不能够发挥调节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从有效制约高管权力、完善薪酬激励制度以及有效利用媒体报道的外部治理作用三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