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与探针辅助去龋效果的体外比较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am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荧光辅助去龋技术与探针辅助的传统去龋方法在去龋效果上的差异。  方法:  收集因龋或阻生新鲜拔除的离体磨牙10颗,沿龋损中线按牙体长轴方向对分为二,分别计入两实验组。分别使用慢速手机及球钻在Facelight(W&H,德国)与探针的辅助下判断终点,完成整个去龋操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样本,在600x光镜下选择洞底牙本质与临近正常牙本质区中各一个测量点,使用维氏硬度计测量并记录显微硬度,通过SAS9.1.3进行t检验分析。  结果:  两实验组正常牙本质硬度无统计学差异(p=0.37),两实验组龋洞底牙本质硬度无统计学差异(p=0.80),FACE组中龋洞底的牙本质硬度较正常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传统组中龋洞底的牙本质硬度较正常区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6)。  结论:  荧光技术能有效地辅助龋坏组织的去除,其效果与探针辅助下的传统去龋技术相当。FACE技术在洞底有保留脱矿牙体组织的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1、建立咬合创伤的动物模型,观察咬合创伤大鼠牙周组织的病理变化过程; 2、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咬合创伤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 3、探讨MMP-3在咬合创伤牙周组
目的:构建大鼠牙囊细胞(dental follicle cells, DF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体外共培养模型,初步研究与大鼠BMSCs共培养对DF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