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推进和市场化经济的侵入,村落社会不断发生着变化,村民不再仅仅依赖村落社会生存,村落公共生活的意义逐渐被弱化、村落公共生产的场景逐渐被消散、村落公共文化没有得到传承与发扬,这些无不表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已经发生衰解。我国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而村落公共空间是维系村落秩序的内在力量,是达到村落社会有效治理的前提,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因此,村落公共空间的重构对于恢复村落社会村民之间凝聚力、找回对传统公共文化记忆和对村落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对乡村进行有效治理和乡村振兴达到全面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关于乡村治理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三种研究方法,以共同体理论、公共领域理论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川北G村为调研单位,从“国家权力—公共空间—私人领域”的分析框架来研究当前村落公共空间主要发生了怎样的衰解,厘清村落公共空间衰解的原因及造成的困境,最后从国家权力介入和村落社会本位的双视角来思考如何对村落公共空间进行重构而达到有效治理的效果。研究表明,当下村落主要发生了生活型、生产型和文化型三种类型公共空间的衰解,分别表现在村民用水规则化下因井水与农田灌溉水等产生的民事纠纷、在人口流动下造成公共场所摆设与土地被荒置、以村落小学撤离为背景下乡土文化缺失建设主体与村落文化发生断乳现象。村落公共空间的衰解主要受国家权力下沉与撤离、国家政策实施的局限性和无法满足村民诉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村落社会造成村民个体化加重、村民自治严重受约和基层治理无法推进等困境。因此,笔者从国家权力及村落社会本位双视角对村落公共空间进行重构,从明确村落用水制度、建设可达性高的公共场所和形成村落公共空间评价机制来重构生活型公共空间,从加强村民农业技术培训、推进项目制下对荒置土地进行利用和创造村民公共生产条件来重构生产型公共空间,从恢复村落小学建设、开展村落特色文化活动和成立民间公共文化组织来重构文化型公共空间,最终实现村落社会公共空间的整体性重塑,把分散的农民重新凝聚在适应现代化发展特征的村落公共空间中,完成农民从身份、利益到情感的回归,达到有效解决基层治理困境的效果,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