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驯化对斑须蝽耐寒性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yuanyu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析斑须蝽季节适应能力,本文对斑须蝽进行驯化后对其低温适应能力进行了测定。1.低温驯化对过冷却点的影响在15℃、10℃、5℃、2℃等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斑须蝽的滞育成虫分别进行了2天(d)和7天(d)的驯化后,对其过冷却点(SCP)进行了测定。测定的结果,在四种温度条件驯化2天的SCP分别为-13.98±1.21℃(♀)和-13.52±1.81℃(♂)、-14.92±1.62℃(♀)和-14.56±1.76℃(♂)、-14.91±1.79℃(♀)和-14.86±1.05℃(♂)、-14.22±2.27℃(♀)和-14.64±1.58℃(♂);驯化7天的SCP分别为-13.95±1.78℃(♀)和-14.96±2.18℃、-13.33±0.93℃(♀)和-13.31±2.80(♂)℃、-15.63±0.78℃(♀)和-15.04±1.74℃(♂)、-14.87±1.63℃(♀)和-15.38±0.95℃(♂)。相比无驯化的滞育成虫过冷却点-13.07±0.44℃(♀)和-12.66±0.62℃(♂),驯化后的过冷却点均显著降低,随驯化温度的降低和驯化时间的延长,过冷却点呈降低的趋势(P<0.05)。2.低温驯化对致死温度的影响对滞育成虫分别在15℃、10℃、5℃、2℃等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7天驯化后,分别在-5℃、-10℃、-13℃、-15℃、-18℃、-20℃等不同低温暴露1小时(h)后对其死亡率进行了观察。在-5℃和-10℃暴露1h,无驯化和各温度驯化的成虫均无死亡。在-13℃暴露1h,无驯化的死亡率为31.82±9.64%(♀)和32.59±9.99%(♂)。在15℃、10℃、5℃、2℃驯化的死亡率分别为37.50±19.47%(♀)和56.67±17.00%(♂)、8.33±11.79%(♀)和0.00%(♂)、7.41±10.47%(♀)和16.67±23.57%(♂)、62.70±9.91%(♀)和72.81±10.50%(♂)。结果表明,10℃和5℃驯化的死亡率显著低于15℃和2℃驯化(P<0.05)。在-15℃暴露1h,无驯化的死亡率为63.39±6.09%(♀)和72.86±10.60%(♂),4种温度(15℃、10℃、5℃、2℃)下驯化的死亡率分别为63.33±12.47%(♀)和66.67±9.43%(♂)、33.33±9.43%(♀)和40.00±0.00%(♂)、54.17±25.19%(♀)和80.90±16.38%(♂)、83.01±2.34%(♀)和100%(♂)。结果表明,在-15℃暴露1h时,10℃驯化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无驯化和其它温度的驯化(P<0.05)。在-18℃暴露1h,无驯化的死亡率为100%,4种温度(15℃、10℃、5℃、2℃)驯化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3.33±9.43%(♂)、87.78±8.75%(♀)和82.96±4.19%(♂)、93.33±9.43%(♀)和100%(♂)、100%(♀,♂)。结果表明,-18℃时,在15℃、10℃、5℃驯化的仍有部分存活的成虫,尤其在10℃驯化的死亡率显著低于无驯化和其它温度驯化(P<0.05)。在-20℃暴露1h,无驯化和各温度驯化均无存活,死亡率为100%。根据上述结果,计算无驯化和4种温度(15℃、10℃、5℃、2℃)驯化后的半致死温度(Ltemp50),分别为-13.33℃(♀)(y=-7.6973x-52.576,R~2=0.9098)和-13.32℃(♂)(y=-7.909x-55.358,R~2=0.8889)、-13.48℃(♀)(y=-7.8679x-56.078,R~2=0.8956)和-13.09℃(♂)(y=-7.6365x-50.314,R~2=0.9031)、-15.11℃(♀)(y=-7.2966x-60.264,R~2=0.787)和-15.27℃(♂)(y=-7.2463x-60.665,R~2=0.7678)、-14.48℃(♀)(y=-7.6758x-61.139,R~2=0.8103)和-14.78℃(♂)(y=-8.1138x-59.941,R~2=0.8158)、-12.55℃(♀)(y=-7.981x-50.176,R~2=0.8734)和-11.66℃(♂)(y=-7.8056x-41.019,R~2=0.857)。结果表明,10℃和5℃驯化的致死温度显著降低,提高了低温耐受能力,增强耐寒性。3.低温驯化对致死时间的影响将滞育成虫分别在15℃、10℃、5℃、2℃等不同温度条件下驯化7天后,分别在-5℃和-10℃的低温下暴露1天、3天、5天、7天、9天、11天、15天、20天、25天,根据不同暴露天数的死亡率,计算半致死时间(Ltime50)的结果,经15℃、10℃、5℃、2℃驯化的半致死时间分别为3.63d(♀)(y=17.241x-12.596,R~2=0.9768)和6.50d(♂)(y=17.623x-11.749,R~2=0.9706)、3.38d(♀)(y=16.501x-5.7129,R~2=0.9579)和3.91d(♂)(y=16.551x-14.854 R~2=0.953)、3.70 d(♀)(y=16.457x-10.964,R~2=0.9866)和3.76d(♂)(y=17.712x-16.629,R~2=0.9824)、4.04d(♀)(y=17.844x-22.236,R~2=0.968)和3.69d(♂)(y=17.187x-13.411,R~2=0.9881),无驯化的为2.91d(♀)(y=18.297x-3.2767,R~2=0.9423)和3.28d(♂)(y=17.771x-8.262,R~2=0.9467)。经过驯化后半致死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增强了对低温的耐受性,加强了耐寒性。4.低温驯化对体内自由水含量的影响在15℃、10℃、5℃、2℃等温度下将斑须蝽滞育成虫驯化7天后,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对其体内自由水含量进行了测定。无驯化成虫的自由水含量为62.35±3.35%(♀)和60.42±2.20%(♂),各温度驯化(15℃、10℃、5℃、2℃)的分别为56.33±4.62%(♀)和56.03±1.90%(♂)、52.39±2.23%(♀)和51.23±2.02%(♂)、48.32±4.95%(♀)和47.65±8.14%(♂)、45.66±8.20%(♀)和41.22±5.31%(♂),表明低温驯化后其体内自由水含量显著降低(P<0.05)。5.低温驯化对体内糖原含量的影响将滞育的斑须蝽在15℃、10℃、5℃、2℃等温度下驯化7天后,测定了其体内糖原含量。在15℃、10℃、5℃、2℃等温度驯化后,体内糖原含量分别为74.19±7.67 mg/g(♀)、63.10±5.91 mg/g(♂),44.95±8.74 mg/g(♀)、18.14±4.55 mg/g(♂),41.60±4.99 mg/g(♀)、46.42±4.60 mg/g(♂),52.91±9.40 mg/g(♀)、55.45±6.32 mg/g(♂)。结果表明,低温驯化后,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低温驯化后过冷却点显著降低,半致死时间显著延长,半致死温度显著降低,低温存活率显著提高。低温驯化对成虫体内自由水含量和糖原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着驯化温度的降低,自由水含量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说明低温驯化促进了成虫体内对水的管理,并引起了糖原的代谢,进而增强了抗低温的能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得益于高性能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发展,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迅速提升,目前最高性能的二元光伏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已经超过了18%。相较于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快速发展,给体材料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广泛应用的给体材料是通过富电子单体(D)和缺电子单体(A)交替连接的D-A共聚物,该类给体材料具有便于调控分子能级,吸光范围和结晶性能等显著优点。随着高性能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发展,对D-A共聚物的光
学位
十六至十七世纪,俄罗斯帝国不断向东扩展,不仅吞并全部西伯利亚,还将国土扩张至太平洋。清朝亦历经百余年将蒙古纳入统一政权之下。从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等条约后,东中部边界基本勘定。双方由此展开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无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多边境纠纷与摩擦。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遂设库伦办事大臣,诸职掌内处理各类越界案件乃其要务。然而学界对此
学位
高核金属配合物因其结构精美、性能优异而被广泛报道。溶剂热合成法作为合成配合物的主流方法,也被应用到高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当中,而目前已被报道的高核金属配合物大部分为零维的金属团簇,而以高核金属团簇为结构单元的配位聚合物却并不多见。相比零维的金属团簇配合物,这些聚合物往往有较高的稳定性。往往通过线性配体或多支配体的配位作用来构筑这类以高核金属团簇为结构单元的配位聚合物。C60作为一个拥有30个C=C双
学位
驯鹿是我国地方性品种,也是珍贵的培育品种。我国唯一的驯鹿种群由内蒙古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驯鹿鄂温克人饲养。故此,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被称之为“驯鹿之乡”。2020年,中国农业农村部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正式将鹿业纳入畜牧业范畴,为养鹿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内蒙古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养鹿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该乡养鹿业的发展在当地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珍贵
学位
近十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依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低廉的成本和简单的制作工艺而备受青睐。随着高性能钙钛矿材料的不断开发以及器件结构的层层优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从3.8%迅速上升至25.7%,展现出了空前的研究前景和商业价值。然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及稳定性是钙钛矿电池从实验室研发走向工业生产的必由之路。钙钛矿电池的体相晶
学位
石板墓是青铜时代广泛分布于欧亚草原、集中分布于蒙古高原中东部及外贝加尔地区的重要古代遗存,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国外石板墓发掘研究已持续一个世纪之久,而国内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呼伦贝尔草原地区分布着数量众多的石板墓,是中国境内石板墓最为集中的地区。文中基于田野调查,首先尝试解决呼伦贝尔地区石板墓分布范围、地理学特征、内外部形制特点、分类及其在整体石板墓文化中的地位等基本问题。针对国内外石板墓研究
学位
有机室温余辉材料因其长寿命激发态性质,在生物成像、传感、发光器件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大多数有机发光分子在室温下有较低的系间窜越产率、较小的磷光速率常数以及较大的非辐射失活速率常数,这些客观因素限制了高效有机室温余辉材料的制备。同时,由于能隙规则,红光余辉材料的制备存在巨大的挑战。而红光余辉材料较深的组织穿透性,兼具良好的去荧光背景能力,使得其在生物成像领域备受瞩目。先驱研究者们通过分子
学位
锂硫电池(LSBs)是最有潜力和研究最广泛的锂电池之一,以储量丰富的硫为正极,具有能量密度高(1675 m Ah g-1)、理论比容量高(2600 Wh kg-1)、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特点。虽然LSBs有诸多优点,但是距离商业化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活性物质硫的利用率低、电池的库伦效率低以及循环稳定性差等方面,导致以上问题的关键性因素有活性材料(硫)和放电终产物(Li2S)的非导电性、多
学位
目的 研究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及免疫分型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Hp抗体进行定量检测和免疫印迹方法对Hp抗体进行分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的感染与免疫分型结果,以及感染抗体数与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体检人群Hp总阳性率为41.37%(235/568),其中HpⅠ型阳性率为28.70%(163/568),HpⅡ型阳性率为12.68%(72/5
期刊
引导部分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目的是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土木工程“建筑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然而因为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实践探究类教学、引入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和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达到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