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兆云,明代重要的文学家、藏书家,与王世贞、焦竑等人皆有来往,一生共著笔记十一部,集结成两部笔记总集。其中,《王氏青箱余》尤具特色,在反映时代发展、社会风俗、思想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王氏青箱余》创作伊始,王兆云便把对地域与人物的思考融入其中,以博物篇章与志人篇章为媒介,展现笔记中的东南沿海和文学人物创作特征。这种基于选择之上的内容确定与前代作品中的记载差异显著,背后蕴含的是明代特定背景下人们关注视野的转变,代表了王兆云等普通文人的社会认知。具体而言,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王氏青箱余》及其博物与志人篇章进行分析并探讨价值。绪论部分对王兆云及《王氏青箱余》的性质、研究现状等作出介绍,阐明选题缘由与意义,明确研究方法与重难点、创新点。第一章为王兆云生平、交游及其作品概述。在对方志、笔记的梳理中以时间为线索勾勒人物生平,在对好友间珍贵信件的解读中构建爱好藏书、乐于分享的藏书家形象和以文字为乐、文名甚著的文学家形象,展示其丰富的文学创作,介绍现存作品的不同版本。第二章由《王氏青箱余》博物篇章涉及的主要地域出发,探讨笔记中的东南沿海书写,展现时代背景对文人创作的影响。以前人博物作品为基础,分析创作方式的沿袭,揭示博物知识扩充带来的认知转变,以及在其影响下,人们能够逐渐切断生物与灾祥之间的联系,正确看待海外国家与“异人”的思想进步。第三章由《王氏青箱余》志人篇章记载的主要人物出发,探讨笔记中的文学人物书写,肯定他们的社会地位与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通过对科举的全方位描绘展现不同阶层文人的生存状态,在与《明史》列传的对比中呈现《王氏青箱余》志人篇章多样化与详细化并存的叙事特征。结语部分总结论文主要观点,客观评价《王氏青箱余》的成就与不足,给予其恰当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