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RWG)由中国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年度会议(人大)发表,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以及民生等各个方面,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国情和发展动态的权威信息来源。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翻译质量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以往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特点等方面,而本文则通过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探讨政府工作报告中语言形式的选择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批评性话语分析对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就翻译研究而言,系统功能语法能够对文本进行详尽细致的分析,而批评话语分析通过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为我们通过翻译话语的表层文本形式辨别其内在真实意图提供了实用的手段,尽管两者的结合在翻译研究中有较强的实用性,然而,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并未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将批评话语分析与系统功能语法结合,不仅行之有效,而且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将尝试如何在政治语篇中应用这一分析模式,以探究文本背后的影响因素。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语言形式由其社会功能所决定,语言结构的差异反映了意识形态的不同。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政治翻译研究以及批评话语分析在翻译研究中运用的文献搜索与分析,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分析工具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原文和译文在语言学层面上进行分类、情态、及物性以及转换的对比分析,找出原文和译文在这些方面的变化;根据批评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将语言形式的变化与具体的社会意识形态语境相结合,从而对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作出阐释;通过分析原文及译文产生的社会政治语境,进一步揭示语言选择的变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意识形态如何控制《政府工作报告》翻译中语言形式的选择,以及翻译如何通过这种选择来维护政治权力。因此,在政府工作报告这类政治语篇的翻译中,意识形态因素影响着语言形式的选择和运用,语言的选择与运用也影响着意识形态的传播和理解。此外,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的应用,使翻译的话语分析得以透过微观的文本看到宏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语境在其中的影响。这不但加深了人们对翻译现象本身的认知,而且揭示了翻译中语言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译者对源语和目的语语言结构和意识形态差异的理解能力,进而以一种有利于目的读者接受的方式传达源语意义和意识形态内涵,提高译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