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养老服务需求总量扩张、层次提高而不断升级,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及结构是否升级、供给有效性如何评价及提升、供给升级的方向及措施是本文要着手的研究内容。通过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全面客观评价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效果,并提出提升建议;通过实证分析为社会资本市场预测与效益评价提供参考,以减少投资盲目性,提高有效供给。本文从以下七个部分研究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第一部分,序言。对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述评,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研究方法与路线、研究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本文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梳理。首先对本文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梳理相关理论以提供学理支撑。认为解决重大结构性问题的理论是强调优化供给结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而非强调总量控制的供给理论。第三部分,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需求升级。通过比较人口老龄化分析养老服务需求,评价了养老服务消费需求水平和结构升级趋势。第四部分,养老服务供给现状评价。通过对养老服务总供给、生产要素供给、制度供给、供给结构等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养老服务供给现状。第五部分,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性评价。有效性评价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对国际典型养老保障制度运行效果进行比较,评价中国适宜的养老保障制度供给模式;二是对中国正在建立和改革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进行成本投入、效果产出统计,评价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社会效果;三是通过选择样本,对社会资本供给的补充养老服务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基于三个维度的评价全面总结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第六部分,养老服务供给升级方向。针对有效性影响因素及需求升级趋势提出了供给升级的改革方向:发展医养结合型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社会化养老服务、创新养老业态。第七部分,养老服务供给升级政策建议。养老服务供给升级的改革过程不会轻而易举的自动完成,需要政府从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保障。本文主要运用了投入产出法、比较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等。首先是调查研究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到相关民政、财政、统计部门以及养老机构调查取得直接资料及样本数据,研究养老服务的需求、供给总量与结构等;其次是投入产出法。分别对政府和社会资本供给的基本和补充养老服务进行了成本、效果与效益的统计,根据其投入成本与产出的对比关系,评价供给的有效性;再次是比较分析法。比较了四种国际典型养老保障制度的社会效果。最后是实证分析法。选取样本分析了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的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形成以下观点。一是政府供给的基本养老服务是福利性的公共产品,追求的目的是“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效果;社会资本供给的补充养老服务是私人产品,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追求的目标就构成了对其评价的一级指标。二是幸福产业之一的养老服务业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养老服务需求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之一。在城乡间、省际间、不同群体间养老服务可及性、支付能力等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供给与需求模式不对接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等。这个矛盾有供给总量问题,但根源性的重大问题是结构性的,从供给侧着手分析才能提供有效的养老服务供给。三是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性不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效果中的“全覆盖”基本实现;“保基本”在城镇职工群体勉强实现,城乡居民群体尚有较大差距;“多层次”中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已全面建立,但第二支柱的年金仅覆盖7%的职工,第三支柱基本没有建立,多层次目标的实现还有较大差距;“可持续性”离目标也有一定差距。补充养老服务的市场占有量已接近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水平,但经济效益不高,需要政策支持以及自身服务创新,二者共同发力实现有效供给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