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规划是地理学的传统工作和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制定和实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区划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竞争能力增强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耗竭,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也逐渐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我国一直把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作为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家“十一五”规划就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随着全球各类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也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在全球发展中的重要性。生态重要性作为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的评价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主体功能区划,运用国家制定的《省级主体功能分区划分技术规程》中对于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评价方法,同时基于分区评价单元——一定国土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类型的构成及其定量化的服务价值来确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对甘肃省83个评价单元的生态系统重要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方面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1)在甘肃,生态系统的5种重要性在空间上的重合性很小,即同一评价单元很难同时具有多种生态重要性。各评价单元生态重要性的等级组合十分复杂,83个评价单元具有60种以上的等级组合,这充分表现了甘肃在生态系统功能上的空间差异,这与甘肃在自然地理上的过渡性特征是分不开的。(2)甘肃省综合生态重要性在全省的分布具有较好的规律性。重要性高的分布在全省的最南部,这些区域水热条件的组合好,植被覆盖程度高,以森林为主的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大;重要性较高的有13个评价单元,区域位置偏南,境内有较大面积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较大;重要性中等的评价单元有40个,数量最多,这些区域森林不多,但地带性植被主要为草原,荒漠面积小,植被覆盖程度居中,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重要性较低的评价单元有23个,这些区域不仅森林少,草地也不多,荒漠面积较大,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服务价值较低;重要性低的单元只有2个,生态系统由荒漠、农田和城市类型组成,植被稀少,功能十分有限。(3)6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位面积价值差异较大,依次顺序是湿地、森林、草原、农田、荒漠、城市。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类型有着高度的相关性。甘肃大多数县的湿地面积小,各县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重的大小,其次为草地和农田的面积。(4)各评价单元的7种生态服务价值虽有差异,但空间上分布趋势大致相同。从东南到西北单位面积价值下降,与植被覆盖程度和降水量的分布趋势相同,生态服务总价值的空间格局明显。其结果可为省级主体功能分区提供基本依据。作为一种思路和方法,在完善主体功能分区中是值得探讨的。(5)甘肃省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对策建议主要有: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政策工具,明确不同地域空间的功能定位;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坚持把生态治理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之一;重视水源保护和节约用水,留出必需的生态用水;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积极开发农村能源,保护自然植被;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