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正常角膜中央不同光学区散光特点以及后表面散光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2015年于我院行pentacam检查患者474例(共884眼,右眼444例,左眼440例)。记录以检查眼注视点为顶点15°范围角膜前后表面散光(15°AA、15°PA)以及散光轴向(15°Aaxis、15°PAxis),角膜中央3mm、4mm环形区域角膜前表面散光值(3mmAA、4mmAA)、轴向(3mmAaxis、4mmAaxis)以及各自区域内角膜总散光(3mmTA、4mmTA)和总轴向(3mmTAxis、4mmTAxi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角膜前表面3mm、4mm环形区域散光轴向分布与相应区域角膜总散光轴向分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mm p<0.001,4mm p<0.001),3mm区域前表面散光轴向和该区域总散光轴向夹角平均为6.29±10.97°;4mm区域前表面散光轴向和该区域总散光轴向夹角平均为40.97±31.80°。3mm和4mm区域总散光轴向分布之间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者轴向间的夹角为9.23±12.79°。角膜前表面不同区域散光轴向分布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年龄>70岁的人群中,3mm和4mm区域前表面散光轴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18岁-70岁人群3mm和4mm区域前表面散光轴向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岁-50岁p=0.393、51岁-70岁p=0.844),3个年龄段3mm和4mm区域前表面散光轴向平均夹角为3.58±5.51°、9.00±10.03°、10.49±11.41°。3个年龄段3mm和4mm区域总散光轴向平均夹角为4.81±6.57°、10.88±13.09°、12.87±15.36°。3mm和4mm区域总散光轴向在各个年龄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角膜前表面3mm、4mm环形域间的散光大小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同样会出现差异,18岁-50岁3mm和4mm区域前表面散光大小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51岁-93岁人群前表面3mm、4mm区域散光大小有显著差异(51-70岁p=0.033,71-93岁p<0.001),3个年龄段人群3mmAA与4mmAA差值分别为0.07±0.30D、0.03±0.22D、0.01±0.18D。3mm、4mm区域前表面散光大小与相应区域总散光大小之间差异在各个年龄段均有统计学差异(3mm:18岁-50岁p<0.001、51岁-70岁p=0.002、71岁-93岁p<0.001,4mm:18岁-50岁p<0.001、51岁-70岁 p<0.001、71岁-93岁p<0.001)。3个年龄段人群3mmTA与3mmAA差值分别为-0.11±0.12D、0.04±0.21D、0.61±0.20D,3个年龄段人群4mmTA与4mmAA差值分别为-0.06±0.12D、0.06±0.15D、0.12±0.17D。3个年龄段3mmTA与4mmTA之间同样存在差异(18岁-50岁p=0.002、51岁-70岁p=0.063、71岁-93岁p<0.001),在51岁-70岁3mmTA和4mmT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散光轴向夹角之间呈正相关(15°区域前后表面散光夹角r=0.515,3mm前散光轴向与3mm总散光轴向夹角r=0.123 p<0.001,4mm前散光轴向与4mm总散光轴向夹角r=0.252 p<0.001)。15°区域前表面散光大小与3mm、4mm环形区域前、总散光轴向夹角以及3mm、4mm总散光轴向夹角间呈负相关(3mm前、总轴向夹角r=-0.352 p<0.001,4mm前、总轴向夹角r=-0.247 p<0.001,3mm和4mm总轴向夹角r=-0.329 p<0.001)。 结论: 角膜散光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总散光中前表面散光起主导作用,且随着年龄变化前后表表面散光的作用同样发生变化。对角膜中央3mm、4mm环形区域角膜散光特点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归纳如下:①3mm、4mm环形区域散光的差异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4mm区域在高龄人群可能会对角膜散光有较大的影响。②散光轴向的变异程度随着前表面散光增大而减小,小散光人群后表面散光的影响相对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