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因设立简便、运营灵活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资合与人合相并存的属性。我国当前立法认可有限责任公司的转让行为,并对该制度作了相应法律规制。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流转而言,这种转让行为除了要维持其资本性以达到股东对利益的期待,更要满足其人合属性来维持其公司的基本运转。我国2014年3月生效的《公司法》对股权转让相关制度做出了相应规制,2017年新出台的《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对股权转让中的优先购买权进行了进一步弥补完善,但依然存在一定立法瑕疵。全文以比较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为主线,对比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立法现状,从立法和实践这两个层面剖析我国当前股权转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相关制度的一些浅见。经与其他国家与地区关于该制度的考察,包括英国、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股权流转机制比对,即以美、英为典型的约定形式的股份转让立法类型、以日本为代表的内部流转约定限制,外部流转法定约束的立法类型、以我国台湾地区为典型的内、外部转让均严格法定的立法类型,研究发现,尽管各个国家地区立法选择各有不同,但其利益导向却归于一致,即尽量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以协调多方利益关系。针对各国立法中的共通之处,十分值得我国借鉴参考。由此归纳出我国当前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立法缺陷,从内部转让、外部转让、瑕疵股权转让以及股权转让的特殊情形四个角度出发,具体论证我国该制度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缺乏细化的内部转让制度、因股份内部流转而引发的一人公司问题、外部转让中同意权制度的缺陷、股东强制购买制度和优先购买权的制度规定不明晰、股权转让中的股权瑕疵情形、和涉及到股权的继承和强制执行的流转特殊情形的立法缺陷等。对此,结合实际国情,建议我国尽快完善股权转让制度,包括具体细化股权内部转让规则,在同等条件下引入财产因素与非财产因素角度、建构归一性股权转让制度、完善同意权,以股东人数和持股比例双重确定股份外部转让的同意权机制、强制购买义务和优先购买权制度,并对公司章程的规定范围进行限制、明确瑕疵股权转让合同效力和转让后的责任承担制度以及进一步规范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继承制度和强制执行程序。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经济成分、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社区作为社会基本组成部分,成了社会资源整合的载体。城乡结合部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与指引。
可接受性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的人文学科概念,是人的内心世界对外界现象或行为的一种心理上的倾向和认可。修辞学理论作为可接受性理论的来源之一,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新修辞学
我国拆船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周边的小国也开始以价格优势逐渐侵夺我们的市场。面对订单的流失,我国必须完善有关拆船的制度,坚定“绿色拆船”不动摇,并细化具体的措施。就目前我国的拆船实践来说,近几年主要包括冲滩拆解、码头拆解以及船坞拆解。从我国倡导的绿色拆船的总体发展战略来看,我国的拆船企业在安全拆船,工人权益保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综合竞争力,且目前我国依然是拆船大国
价格待定条款是指缔约双方经过合意,在买卖合同中暂时不约定标的物价格,或者约定未来确定标的物价格之具体时间或方法的条款。由于涉及到契约自由与契约解释两方面的问题,因此对